本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为加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全专项整治,提升全市高新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市结合实际,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据介绍,通过实施三年行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进一步压紧压实高新区安全生产的属地管理责任和区内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高新区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全市高新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高新区监管体制更加健全、责任分工更加明晰、监管力量进一步强化;高新区规划、建设及区内企业布局进一步规范,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本质安全水平有效提升;高新区安全风险评估完成率100%,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成率100%,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持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为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本次专项整治从完善高新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强化高新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进一步完善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高新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高新区内高风险产业园区安全管控、进一步夯实高新区安全基础五个方面,提出了17项具体任务。
按照细化任务,我市各高新区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各高新区将综合公共设施、上下游产业链、应急救援等各方面各环节,推进一体化管理;2021年底前,高新区内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严格项目准入,制定“禁限控”目录,禁止自动化程度低、工艺装备落后等本质安全生产水平低的项目入园;2021年底前,高新区内企业普遍建立“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自查自报自改,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加快高新区产业优化升级,通过产业调新调优、企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有效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各有关县(市)区每5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对高新区的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生产,高新企业也是主角
提及安全生产,自动化程度低、工艺装备落后的中小企业,一般是关注和整治的重点。而我市在安全生产方面,不仅关注容易出问题的中小企业,还将关注的重点延伸到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旨在提升全市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安全生产,容不得一丝侥幸和马虎。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技术高新,但如果操作或运转环节没有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也并非安全事故的“绝缘体”。说到底,在安全生产上,所有企业都是责任主体,都不能有半分松懈,将高新企业纳入安全生产整治的范围中来,是安全生产举措细密实的具体表现,此举也使我市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形成了无责任主体遗漏的闭合圈。
安全生产,也为高新技术企业规划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未来我市各省级高新区将制定“禁限控”目录,禁止自动化程度低、工艺装备落后等本质安全生产水平低的项目入园,对于园内企业也将通过产业调新调优、企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有效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将安全生产作为必要条件的高质量发展,才是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