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田秀才”“农状元”为徐州市乡村振兴注动能
2020-06-16 08:49: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丁松在阳光大棚里查看西瓜苗情。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蔡思祥 通讯员 齐润运

近年来,我市各地出台了《关于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评选出来的“土专家”“田秀才”,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予以奖励;组织实施“乡土人才扶贫带富计划”,对创办企业或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开展贴息贷款。

“土里淘金”用人才,“返乡创业”引人才,是实现城乡融合和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大抓手。近年来,徐州市打好乡情、政策、服务“三张牌”,坚持内培外引,大力开展乡土人才建设和“三乡工程”,吸引在外农村优秀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村基层党建发展。

回乡创业 一个能人带富一方百姓

芒种时节,在土山镇的稻田里,机手们熟练地驾驶着高速插秧机来回穿梭,不到半天的时间,近百亩稻田已经栽满绿油油的秧苗。

一台插秧机每小时可插秧两亩稻田,而人工每人每天最多只能插秧八分稻田。同时,机插秧植株均匀,利于水稻生长,每亩比人工插秧约增产100公斤到200公斤。“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示范带动,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土山镇28000亩水稻田在两天内栽插结束。”邳州炳华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贾强擦着脸上的汗水,话语里满是自豪。

几年前,机插秧的高效作业、节省时间等优点,以及潜在的市场和村民的需求,让贾强毅然决定返乡种田,成立了炳华机插秧专业合作社。目前, 已发展社员60多人,拥有各类机具160余台套,年作业面积3万多亩。贾强还成立了瑞华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00亩,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和规模化种植,小麦亩产可达540公斤,水稻亩产可达670公斤,这在整个徐州也是名列前茅。瑞华家庭农场的成功,带动了当地农民从事优良选种、科学种植、农业机械化的热潮。

跳出地域限制做农业。刚刚获评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的“农状元”胡晴,以全球化的视野返乡创业。创立的沂岸花卉公司,拥有鲜切花产业科技示范园基地600多亩,加工车间和保鲜冷库4000平方米,利用现代温室技术栽培生产菊花、非洲菊鲜切花、切枝,销往日本、韩国及长三角、淮海经济区的各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在她的带动下,新沂鲜切菊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县级单位第一、出口量目前居全国县级单位第二,一个鲜切菊产业,带动2000余人从事种植和鲜切花基地务工,每人每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不光是鲜切菊,在盆景方面,新沂农民在盆景协会的培训下,一个个盆景栽植、造型的“土专家”也“破土而出”,形成以黑松盆景为主,崖柏、瓜子黄杨、冬红果、老鸦柿等品种为辅的盆景产业集群,带动上万农民从事种植、运输、制作、销售,年实现产值近20亿元。

家乡来信

乡音乡情呼唤能人回归

叶归根,凤还巢。“收到家乡的来信,心里满满的温暖。”在南方经商多年、曾担任电气化设备生产企业总经理的林杨说,去年10月27日,他看到市委农办的《致徐州市在外创业务工乡亲们的一封信》,被信中的一句“不要让故乡的面貌变成一种模糊的怅惘和雾里的挥手别离”深深打动,于是准备投资400多万元在黄集镇建设一座现代化农业观光园。

为全方位推动返乡创业就业工作,我市各地采取“走访+座谈+电话沟通”的方式,抢抓春节等有利时机,发出“乡音”、展示“乡愁”、凝聚“乡情”;对未能返乡的本土能人,积极致电,联络感情,营造关心、关爱、关注乡土人才的浓厚氛围。围绕激活“人、钱、地”关键发展要素,打通城市资源流向农村通道的关键“堵点”,深入实施“三乡工程”。

徐州在各县(市)和涉农区设立不低于2000万元的“三乡工程”专项资金,建立“三乡工程”服务卡制度,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农业科技人才、返乡创业能人的生活、购房、租房、交通专项补贴等奖补激励政策。实施乡土人才三年培训计划,全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次,培训农村土专家、农村经纪人各200名。编制“三乡工程”项目库,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动金融信贷、工商资本和土地利用计划等发展要素向农村流动。支持各地创造性地推进“三乡工程”,对政策规定明晰、已有成功经验的内容全面组织实施;对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的实施内容,以三大类、22个试点镇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创新,力争打造一批“三乡工程”示范镇。

逐梦前行

积极融入乡村发展新业态

当创业的方向沿着乡情的方向行走,一路播撒的将是宜人的芬芳。

一年多以前,丁松的身份还是某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去年,他乘着徐州实施“三乡工程”的东风,回到家乡,投资休闲观光农业。

在流转近200亩土地后,丁松开始打造他的农业庄园——果果部落,很快带动周边100余人进园务工。仅仅7个月,园区已建成温室大棚3万余平方米,去年12月,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在园区挂牌。园区内,春风拂面,对于未来,丁松满怀信心。

来自丰县华山镇的马驰,大学毕业后,去年在老家华山镇渠楼村村干部的支持帮助下,成了一名“田秀才”。他承包下近200亩土地,不仅发展草莓,还种植了大面积的甜黄桃、葡萄、车厘子等,基本做到一年四季水果不断。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逐渐得到村民认可,同时带动周边农户不出家门就能就业,其事迹还登上了央视的《遍地英雄》。

如今,在徐州,像丁松、马驰这样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带着技术、带着资金、带着对家乡的浓厚情怀,回乡创业,在熟悉的土地上逐梦前行。

“农村电商、生态农业蓬勃兴起,物联网、5G技术加速渗透,为乡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带来了新机遇;新时代需要更多视野广、格局大的‘田秀才’‘农状元’扎根徐州农村,注入蓬勃动力。”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这也为乡土人才和乡村产业走出家门、走向世界打开了重要窗口,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