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第五小学卫生间
睢宁县双沟中心小学卫生间
睢宁县姚集中学卫生间
睢宁县第二实验小学卫生间
睢城街道中心幼儿园卫生间
周围绿树环绕,芳草萋萋,一幢白墙红瓦、布局紧凑、洁净明亮的“别墅式”建筑,静静地立在淡淡的晨雾中;走进室内,一盆盆绿植或摆放在角落,或悬挂于墙壁,微风徐徐,洁净的窗户中透出阵阵清香……说来可能难以置信,这是地处睢宁县一所偏远农村学校的厕所。
2018年,睢宁县教育局启动校园“厕所革命”,通过两年时间,着力打造安全、清洁、优美的如厕环境,充分发挥校园育人功能,让“有味道”华丽变身“有内涵”,以卫生间管理促进学校常规管理品质提升。
学校厕所变身实现“三级跳”
厕所问题虽然是校园角角落落里的问题,但厕所的环境关系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彰显着学校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从当初的旱厕到水冲式厕所,再到如今的“景点式”厕所,该县的校园厕所经历了“三级跳”,三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厕所83个,增加蹲位5310个,所有新建教学楼每层都设有厕所,按照标准设置了充足的蹲位、便池、洗手盆和水龙头,地面与墙壁铺设瓷砖,安装隔离挡板,粪污实施无害化处理。常态保持“四净”(地面净、墙面净、厕位净、台面净)、“四无”(无碱渍、无溢出、无异味、无涂抹)、“四有”(有标识、有制度、有绿化、有文化),真正把厕所从脏乱差的一“角”变成亮丽的一“景”,把原来的“灰色空间”打造成创造美、传播美、享受美、分享美的载体。2017年,新城区实验学校率先开展卫生间节水改造工程,安装红外节水感应系统,实现年节水8万余吨,目前全县大部分学校厕所实现红外线感应式冲水,全年节约资金500万元;县二小、第五小学等积极改造卫生间洗手池,安装感应水龙头、声控灯,外装干手器、内设抽纸盒,引来师生纷纷点赞。
校园厕所有“面子”更有“里子”
相对于教室、宿舍、食堂、体育馆等硬件设施,学校的厕所环境容易被忽视,却事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今年睢宁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实施卫生间分类管理评比,从基础设施、配套设备、卫生管理、文化建设、文明习惯等五方面出台卫生间分类管理评价标准,由机关科室、师生家长代表等推选出8个标杆卫生间供其他学校观摩学习。据了解,目前的卫生间评比不搞终身制,每年一评,分别评出一、二、三类卫生间,未达标的将被定为不合格卫生间并限期整改。让厕所有“面子”更有“里子”是“厕所革命”的终极目标,该县提倡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去涂鸦厕所文化墙,制订如厕规则,创作厕所文化标语,对厕所进行自我管理,加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厕所就有了鲜活的文化,文化中有了规则构建,规则中有了文明自觉,实现厕所“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和“亮化”的有机统一。
厕所文化育人“润物无声”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作为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载体,目前睢宁县各校因校因地,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性别特征,纷纷推出独具特色的主题厕所文化,赋予一定的自身校园文化内涵,全面落实“五进校园”“五种教育”,加强性别教育、女童保护教育,积极打造“一校一特色”的卫生间文化,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文明健康发展,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在凌城镇中心小学,从环保、安全、卫生、如厕习惯等方面入手,以本校的特色教育“童谣”为载体,形成一幅“有主题的画”、一首“寓意鲜明的童谣”,张贴在厕所的隔板上、墙壁上,从而转化为如厕行为的自律。在睢宁县二小、双沟镇中心小学等学校积极推行高年级师生轮流值日制度,在班主任带领下,指导学生每周自己动手清理污渍、捡拾杂物、擦拭浮尘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厕所日常清扫与维护工作。正如《扫除道》中的启示:一个用心打扫过卫生的人,也会更容易体会到别人的辛苦。
校园厕所变身最美厕所,与该县近年来致力推进的书香、墨香、花香“三香校园”建设相辅相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书香墨香浸润心田,文明如厕、最美校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走进睢宁县的每一所学校,一个个干净卫生又赏心悦目的厕所呈现眼前,合理的布局、干净的廊道、整洁的墙壁、淡淡的清香、别具睢宁特色的儿童画作品、励志名言短句、节约环保提示、文明礼仪用语,厕所文化与校园文化融为整体,不断增亮睢宁教育的文明底色,若不是头顶上的卫生间标志,真的很难与传统的厕所联系起来。县教育局局长彭燕表示:厕所建设要以环境改善为基础,提高如厕舒适度,强化育人这一核心功能,使教育更贴近孩子,让养成教育变得生动又贴心,当一所学校的厕所都能让孩子喜欢的时候,这所学校一定是孩子们的最爱。
文 / 图 徐报融媒记者 李小委 秦媛
通讯员 李秀江 朱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