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铜山: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增颜值”“添气质”
2020-06-05 09:5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5日讯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初夏时节,铜山区单集镇新河81岁的周红景老人心里敞亮:水泥路户户通,厕所干净卫生,村庄美丽整洁。“出门溜达心里舒坦!”

两年前,新河村还是一个到处杂草丛生,猪圈、鸭棚私搭乱建,雨天出门就得趟水的落后面貌。

“看到其他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变了样,我们很羡慕。”周红景回忆说。

“立刻整治。”新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耿海荣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请大家出谋划策,共商共建共治。“村民当时也不理解,大家多年生活在这个环境里习惯了,要说服他们把房前屋后公共空间进行整治确实不易。”耿海荣带领村支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组织村民去其他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参观学习,“对村民有利的事,他们最终会接受的。”经过多次研究讨论,一场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打响了。

“村庄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搞好了,大家都受益。” 耿海荣告诉记者,人居环境整治期间群众广泛参与,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垃圾污水,公厕户厕逐步改造,门口铺上了水泥路。“村里装了太阳能照明灯,晚上出门可亮了。”周红景说。

之后,村里展开了拉网式清理整治,从清运垃圾到维护管网,从修补绿化到更新设施,家家户户都动了起来。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美了,水更清了,路好走了,杂草拔了,猪圈、鸭棚臭味没了……周红景感叹,“我活到80多岁了,能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真算得上晚年幸福。”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说上一千回,不如让老百姓亲眼看上一回,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村民爱护环境意识也加强了,生活习惯越来越好。”耿海荣说。

新河村的变化,是铜山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百千万工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集中居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铜山区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来打,按照省市部署安排,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导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平原实际、铜山特色的人居环境整治路子,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先后荣获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谢里夫给予高度赞扬。

据了解,铜山把全区1272个自然村分成三类,对100余个基础较好的村,按照有富民产业、有标准道路、有绿化亮化、有供排水系统、有服务场所、有厕所革命、有河长路长、有保洁体系、有信息网络、有清洁用能“十有”标准全面提升,形成百村示范;对1000余个基础条件一般的村,按照无公共空间被侵占、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无黑臭水沟、无乱搭乱建、无裸露土壤 “六无”标准整治,实现千村整治;对基础条件较差、群众搬迁意愿强烈的村庄和四类重点对象整体搬迁、集中居住。

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铜山注重彰显特色,划定绕城近郊区域、黄河故道沿线、微山湖沿岸、吕梁山片区四大片区,做优“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山村风貌”、“水乡风情”、“田园风光”、“特色保护”六类村庄设计,尊重自然肌理,不挖山、不填塘、不毁树,依山造势、临水取景。目前,成功创建140个示范村、1000余个达标村,汉王镇汉王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伊庄镇倪园村获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柳泉镇北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先进村。

铜山不仅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改变农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更对“整容”后农村如何坚持常态化管理,让“颜值”持续在线动了不少心思。

据了解,铜山建立区镇村三级书记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实行 “五有”村庄长效管护、“六面一体”综合养护。创造性开展“一人一月一元钱,农村垃圾全扫完”村庄长效保洁机制,区财政每年投入3000余万元,镇村进行配套,引入社会资本、物业公司开展市场化保洁,全区各自然村实现村名、保洁制度、保洁员信息“三公示”,配备保洁员3600余名,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支队伍管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人居环境整治呈现出“支部带着干、党员抢着干、群众乐意干”的生动局面。

环境账更是发展账。利国镇西李村原是经济薄弱村,近年来,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依托山水做文章,充分挖掘历史底蕴和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观光旅游、生态养殖、电子商务等产业,打造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渔村,走生态富民之路。现如今,西李村年接待游客量约30万人,直接带动旅游、餐饮、住宿、湖产品销售等年收入达600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9214元,68户贫困户全面脱贫,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最美乡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江苏省特色景观旅游创建示范村”和“徐州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百千万”工程,铜山不仅让农村提升了“颜值”,也让好环境带来了好“钱景”,更让农村群众的幸福感、认同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李成)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