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报融媒记者 蔡思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营商环境“深化年”的工作部署,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春伟日前接受徐报融媒记者专访,全面介绍了丰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绩与下一步举措。郑春伟表示,丰县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工业经济作为丰县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郑春伟介绍,2019年丰县紧紧围绕“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及时解决企业提出的土地、贷款、用工等问题;全面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6.1亿元,惠及企业5838家;召开第二届企业家大会,营造“企业家至上”氛围。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跻身中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榜第40位,比2018年提升7个位次;县域营商环境指数跃居全省第38名。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郑春伟表示,2020年,丰县将围绕深化营商环境建设,对标国际标准和省市营商环境考核指标,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重点完成丰县营商环境建设“四张”责任清单任务,包括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12项、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项目20项、深化年工作方案29项、工作要点17项。
“优化营商环境,贵在坚持、贵在深入、贵在长效。”郑春伟说,今年丰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将主要采取五大举措:
项目化推进营商环境。梳理排定的营商环境建设“四张”责任清单78项工作,全部采取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每个项目排出了时间表、任务书,明确牵头领导、责任人。目前,各单位围绕责任清单,正按照时间节点加速推进各项目建设。
制度化助力企业发展。开通直通县委书记、县长的“962518丰县服务企业发展专线”。全天候、最快速、专业化解决企业开办、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专线自4月17日开通以来,已受理涉企诉求25条,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签批交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建立常态化服务企业制度。按照市级重大项目“一项目一专班”、县级重大项目“一项目一人”模式,成立由职能部门、招商引资单位、项目落地单位、投资方组成的重大项目服务专班18个,每周调度工作情况,包挂人员常驻一线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精选了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代办员,为企业全程做好代办服务,用“政府跑腿”换来“企业减负”。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丰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应对疫情“21条”政策,制定了落实细则和“一企一策”针对性措施,从减轻企业负担、稳定职工队伍、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企业平稳有序复工,协调金融机构为509家企业发放贷款7.4亿元,完成担保放款4560万元,减少企业利息支出1190万元。
高效化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即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做到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10月1日前实现42家部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打通各部门审批壁垒。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在全省县级单位率先启动政务服务电子证照应用支撑平台,推广“容缺预审”制度,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开通二手房水电气联办平台,企业群众房产过户与水电气过户同步办理。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和全程记录,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
常态化抓好督查问责。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检查,强化督查问责刚性制约机制,加大对负面典型的问责曝光力度。规范招投标行为。印制招投标提醒书并公开发布,推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相融合,推行“不见面”开标,在疫情特殊时期极大地保障了重大项目的成功交易。
全域化营造营商氛围。持续开展“营商之窗”专栏宣传报道活动,在全市率先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媒体公开承诺行动”,4月份丰县已组织14家营商环境建设项目牵头单位负责人通过丰县发布等平台,公开承诺事项和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