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宋新 通讯员 董稳)“我们决心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公共厕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准,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品位内涵,街头“小厕所”蕴含民生“大文章”。4月21日,云龙区召开全区公厕提质改造工作推进会,强力推进公厕提质改造工作。
云龙区将从严抓好公厕提质改造和规范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五净三无三通一明一好”标准落实日常管理和环境保洁措施,确保公厕提质改造工作如期全面达标。云龙区城管局作为公厕提质改造的牵头部门,按照市政府部署、区政府要求,本着边排查边整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小修小改立即整改、大修大改分批推进的工作思路,推动“厕所革命”向精细化、人性化、规范化发展,切实保障“厕所革命”治理工作既要“面子”又要“里子”。
“精细化”是此次治理的基础点。为确保全区公厕治理取得实效,云龙区城管局联合辖区办事处对全区市场化和社会化公厕进行调研,摸清公厕数量、摸清管理主体、摸清存在问题。在整体治理上,云龙区城管局根据问题定方案,对厕所周边硬化、配建绿化景观、公厕外部环境、标识引导牌等作出统一规定,对辖区公厕进行拉网式全面排查整治。在重点治理上,云龙区城管局因地制宜,因需变革,实行“一厕一案”的改造模式,针对劳动巷等地基础设施老旧的公厕,全面更新隔断板、更换洗水台,安装透明门棚和通风设备等,并对外部墙体进行粉刷、对周边空地进行绿化,使其与外部建筑环境更加融合。
“人性化”是此次治理的关键点。厕所虽小,却关系千家万户。云龙区城管局发扬钉钉子精神,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一件接着一件抓。在公厕内部改造上,将老旧厕所毁坏设施全部拆除,重新安装洁具、灯具、吊顶等,新建隔墙、隔断。及时更换水龙头、挂物钩,增加管理间和工具间,安装通风、新风系统。配备婴儿卫生床和幼儿蹲便池等人性化设施,保障残障人士、老人、小孩等特殊群体公厕使用权益,规范男女厕位比例。在外部治理上,将公厕地址、建筑面积、等级厕位数等基本信息建档,并向社会公示;注重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运用,与“全国城市公厕云平台”对接,动动手指就能查找最近公厕。
“创新化”是此次治理的亮点。随着云龙区农村人口聚集度越来越高,农村厕所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农村公厕革命的内容实质上是整个下水系统的革命,而不仅仅是更新洁具。目前,十余座装配式公厕已安装在辖区潘塘村、孙店村、冯庄村等村庄。新建成的公厕焕然一新,达到了节水、无臭、资源化、环保化的要求,受到广大群众的肯定与好评。
“规范化”是此次治理的抓手点。“顽疾靠猛药,长效靠管理”,为保障公厕改革治理工作长效化,区城管局从管理制度、人员结构、管理标准入手,抓牢、抓细公厕管理细节。公示管理责任人和投诉电话、保洁记录等信息;统一制定、设置公厕管理服务牌、须知事项、管理制度等公示牌;加大公厕检查、监督力度,严格各单位管理标准;优化保洁人员年龄结构,落实定人、定时保洁,定期开展保洁知识培训,评比优秀保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