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防治地质灾害 徐州有这些“招儿”
2020-04-21 09:13: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甘晓妹)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地质灾害是地球的“伤疤”。作为江苏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徐州市多措并举,高水平防治地质灾害。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截至2019年底,徐州已经实现连续16年地质灾害“零伤亡”。今年,我市将继续持续发力,全面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据介绍,今年我市将加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充实地质灾害防治一线力量配备,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

“我们将在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地区逐步开展1:1万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建立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清单,及时掌握风险隐患动态变化情况,实现隐患点动态管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一制定发放“两卡一案”(明白卡、避险卡、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和措施。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继续实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格化管理,逐点落实群测群防员、防灾责任人和技术专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加大专业化监测投入力度,建立全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专业化监测覆盖率,构建“人防+技防”群专结合的高质量地质灾害监测网。

“现在,我们已经与气象等部门建立了气象风险预警会商协调机制,不断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及时性和预报精度。”

我市还将严格执行地质灾害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中的应用,从源头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各地将严格按照《江苏省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本地区年度目标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化管理,有计划地部署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和避让搬迁工作,确保全市治理的年度目标如期完成。

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市、县、镇、点“3+1”模式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分级编制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组织专业精干力量,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保证每个地灾隐患点都明确责任人、监测人。

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建立部门联动协同机制,切实做到“防”和“救”无缝对接。定期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基层工作人员、群测群防员的防灾意识,健全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制度,在极端恶劣天气到来之前,第一时间向大众推送天气预报信息,提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为了彻底消除因矿山开采形成的采空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根据地质条件,科学合理制订设计方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确保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