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1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4 月 9 日上午,徐州援鄂的7名医废处置人员休整期满,正式返岗。徐州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用一场特别的升旗仪式,迎接勇士归队。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吴常伟、王琪、王震、赵启南、董垒、陈欢、李贺等七名专业人员驰援湖北,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工作,以“满格”战斗力,守牢湖北疫情防控的“末端”防线。
“欢迎勇士归队!”迎接仪式上,徐州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的员工们拉起横幅,向战友致敬。人群中,徐州援孝感医疗废弃物处置团队领队赵启南的爱人刘蕊红了眼眶,同样从事医废处置工作的她明白这份工作的风险与艰辛,“他平安回来了,我悬着的心才放下。”
医疗废物处置是抗击新冠病毒的最后关卡,身着“白衣”的医废处置人员虽远离公众视线,但同样冒着病毒直接接触的风险。疫情期间,相关的医疗废物成倍增加,湖北医废处置工作亟需人手。
闻令而动,向险而行。1月31日,徐州3名医废处置专业人员一夜成军,驰援湖北荆州。2月6日,徐州再派4人奔赴湖北孝感。
“我们平时就专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同胞有需要,当然是义不容辞的过去帮忙。”考虑到赵启南的女儿仅9个月大,第一批选派的人员里,并没有他。第二批增援的通知下发后,赵启南坚决要求出征,带队前往孝感。
由于孝感医疗处置机构的员工年龄偏大,为了加快医废处置的进度,赵启南毅然选择了更需要体力的装卸岗位,还主动承担了当班800多个医废转运箱的清洗消毒,每天的工作时间均在12小时以上。
“进入高温灭菌车间前要穿好全套防护。最开始的时候防护服每天一件,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带来的接触风险,我们尽量少喝水、少吃饭、穿尿不湿。”队员陈欢直言,辛苦点倒是没啥,就是怕被散装的医废用品扎破手,所以每一刻都是高度紧张,“一天下来,防护服里面的内衣往往全部湿透。”
“收运处置的医废上都标记着‘新冠’二字,心里虽然 担忧,但责任在肩不能退缩。”陈欢说,支援期间,孝感分队累计收运医疗废物 30 余吨,医疗废物收运车次 40 余次,总参与医疗废物处置约 530 吨。
与孝感分队不同,支援荆州的“白衣”铁汉承担的是医疗废物清运的工作。在疫线战场上,49岁的吴常伟践行着他出发时,“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承诺。
每天凌晨4点,做完基础消杀防护工作的吴常伟准时发车,一包方便面就是他的“营养早餐”。“我们负责荆州洪湖市的小汤山、妇幼、华康、中医以及血防等五家医院的医废收集。”从荆州市区到洪湖市,来回有400多公里,光路上就要6个多小时,中间吃饭、交通,都是难题。路上买不到午饭时,队员们只能待晚上工作结束后回驻点再吃第二顿。
让吴常伟感到自豪的是,即使再难,清运队也做到了日产日清,分队在荆州的五十多个日夜,累计收运医疗废物115吨以上,行驶里程42000多公里,参与医疗废物处置总量达到663吨。
援助队员中年龄最小的王琪,细心的记录着每天转运的医废物资种类的变化,“刚开始是防护服、输液医废为主,后来渐渐地餐盒增加了,再后来是拖把、被子。看到被子时,我们的心情一下子明朗了,这说明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了。”
苏鄂联动,两地真情。支援队员们的坚守,湖北“战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得知3月1日是王琪的生日,当地的驾驶员向士荣请朋友帮忙,专门为王琪定做了生日蛋糕;物资紧张,湖北同仁从家中带来20个煮好的土鸡蛋,悄悄送到徐州队员的寝室;等红灯的间隙,执勤的交警对着清运车敬礼,过马路的行人竖起了大拇指……
来自后方的慰问和关怀也让前线的战士们感动不已。“在湖北的时候,公司领导每天都要与我们通话,询问我们有什么困难,还寄来防护物资。”支援孝感的董垒告诉记者,2月14日情人节那天,他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由家人录制的视频。看到视频,远在湖北的7位铁汉忍不住落了泪。
“身边人说我们是英雄,其实我没觉得自己伟大,我只是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做了我该做的事。回来以后,我还是那个平凡的我,做着我最熟悉的工作。”3月16日,经徐州国资委党委批准,赵启南在湖北工作一线被批准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英雄。徐州市危废处置中心总经理崔百超说,“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废处置队员奔赴抗疫主战场,投身湖北保卫战,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一场疫情,让7位徐州汉子与湖北结了缘。他们约定,待疫情结束,一定带着家人到荆州、到孝感看一看,毕竟曾为那座城市“拼过命”,与那里的人有着“过命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