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心在哪里安放,事业就在哪里绽放
2020-04-01 09:09: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心在哪里安放,事业就在哪里绽放。徐虹,就像她的名字,用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的彩虹之桥,带领着马行人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3月25日,马行村扶贫第一书记徐虹来到帮扶户胡金芝的田地边问道:“今年蒜薹又卖了个好价钱吧?”

“是的是的,蒜薹最高每斤卖到七八元,价格低时也卖到四元六角一斤,今年我这五六分地挣个5000元把里攥。”胡金芝欣喜地答道。

“太好了,看到你们都能脱贫致富,我就放心了。”徐虹看着那一片绿油油的蒜苗地由衷地笑了。

2018年4月,徐虹受组织委派到马行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城市出生长大的她,刚开始还真有点打怵,不知自己能不能干好。但当她驻村以后,看到一些贫困户收入微薄,离小康标准还有不少距离,村集体收入刚到18万元达标线,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她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决心。通过实地调研,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她摸清了村子实情,了解了村民的真实想法和面临的实际困难,然后采取了争取项目资金、发展特色产业、技能培训扩大就业等一系列扶贫举措。通过两年的努力,至2019年,马行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36万元,整整翻了一番。全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312户708人已全部脱贫。

“2018年初马行村还没有这些蔬菜库房、交易市场、二期冷储中心,这两年变化太大了。”来马行村检查扶贫工作的铜山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张秋感慨地说。“张主任您看这边,贫困户的大棚种植按照我们村里推行的土豆—毛豆—蒜苗一年三茬的种植模式,一亩地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徐虹说。“好,这是对低收入农户实实在在的帮扶呀。”张秋点头说道。

两年来,在区委、区扶贫办、何桥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徐虹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找准根源、精准施策。2018年以来,马行村共建了5个扶贫项目。60余栋土豆产业园钢架大棚、蔬菜交易市场、蔬菜加工包装厂房、蔬菜预存库房、二期冷储中心,通过出租、带领农户种植的方式,村集体经济收入迅速增加。同时一期、二期冷储中心,土豆产业园,还能为低收入农户提供160个务工岗位。

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这是徐虹和村支“两委”班子不谋而合的想法。有了明确思路和方向就立刻实施,这是徐虹的做事风格。村里把种植土豆作为马行村特色产业来抓,立足形成规模、做响品牌,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土豆产业从开始仅有几十亩,发展到现在2000余亩,目前已带动500户农户、贫困户从事土豆种植,马行村的土豆不仅成功打进上海江桥市场,还远销俄罗斯、新疆、山西、泰州、温州等地。

“能为村里争取的帮扶政策、帮扶资金,我都会积极去争取。”徐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两年来,她为马行村共争取后方帮扶资金69万元;村里新建的文化礼堂没有资金安装电子屏、组合音响、投影仪等设备,徐虹从区相关部门协调3万元资金,为文化礼堂配齐了硬件设备;在她的帮助下,2018年8月下旬村里及时修复了马行村王庄自然村主干道。当时,连续多日的大雨致使马行各村受灾,其中王庄自然村积水严重,地下管道又不通,情急之下只能挖开王庄主路的管道放水,但村民出行又非常危险。徐虹便找到徐州明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明协调此事,建议他帮助修复王庄主干道。杨明欣然答应,迅速把水泥管道、石子送到村里,赶在中秋节前夕修复了王庄主干道,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大问题,提起此事村民们都赞不绝口。这两年,徐虹还和村党支部书记黄明诗一起为村里争取了6个农业开发项目,修建3个翻水站,安装4000多米的节水灌溉管网、60座大棚微喷,修建3000余米田间生产路、1000米村内路,修建了村里的铜丰大桥和4座高标准水冲厕所,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村庄环境。

“通过培训,我现在做糕点、炸糖糕、麻花一天能赚100多块钱呢。”在村里摆摊经营的贫困户袁金凤告诉记者。扶贫更扶智,为激发低收入农户的内生动力,徐虹同村组干部积极争取培训政策,请来培训老师,两年培训贫困户、当地农户556人,目前已有70余名学员到温州、苏州、山西安康市、山东威海、徐州市区等地务工。

放眼望去,坐落在铜山西北、黄河故道边的马行村美丽整洁,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房前屋后杂草丛生的小村庄了。村道、田间生产路像一条条玉带延伸到6个自然村的田间地头,一座座蔬菜大棚像白色的海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马行的蝶变浸满了徐虹和村干部们辛劳的汗水。2019年马行村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村。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徐虹向马行村捐款1000元,她已经把所有真情都留给马行这片挚爱的土地了。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