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全链条打击治理防范“‘疫’惊易诈”
2020-03-18 09:18: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徐州公安微警务

◎文/特约记者 王彪 左毅 徐报融媒记者 马国明 图/徐报融媒记者 白雪

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市公安局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意识,始终保持对通讯网络诈骗犯罪严打高压态势,主动进攻,快侦快破,严厉打击了利用疫情侵害群众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1月24日至3月13日,全市共破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65起,带破外地案件95起,抓获嫌疑人59人;止付各类涉案账户1895个,止付金额3300余万元;冻结各类涉案账户1318个,冻结金额4783余万元;成功预警劝阻、拦截干预5187人次,较好保障了群众财产安全。

线索快速落查 迎头精确打

通讯网络诈骗由于隐蔽性高、迷惑性大、损失速度快等特点,一直是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毒瘤”,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在家接触网络的时间明显增多,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

市公安局因势而动、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成立涉疫电诈案件工作专班,全员在岗、全力投入,以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案件线索研判推送为支撑,以公安部、省公安厅系列专项行动为突破口,坚持以打开路,持续加大破案打击力度,全面掀起打击治理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新攻势。专班建立线索快速落查机制,对接报的每起警情,不论案值大小,均第一时间定向追踪、寻线调查、止付冻结。同时每日梳理前一日立案库,实行每日通案制度,力争实现涉疫诈骗案件的“归档清零”,整合资源、强化措施、精准打击。

2月10日晚,警方接市民报案称有人在微信以售卖N95口罩为幌子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被骗金额数十万元。接报后反诈中心第一时间开展止付及案件研判侦办工作,经过大半夜的紧张工作,次日凌晨2点多即明确嫌疑人身份信息。随后,专案组一路驱车赶往福建南平将嫌疑人曾某抓获,又马不停蹄连夜赶回徐州。经审查,曾某在疫情期间通过微信以出售口罩为由实施诈骗,累计诈骗非法所得125余万元,损失最多的受害人被骗55万元。

四网数据融合 助力源头防

为进一步遏制通讯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市公安局压紧压实市县两级刑侦部门案件侦办责任,紧盯系列性、团伙性犯罪不放,强化主动打击、串并打击,持续组织案件侦破会战,强化追源头、打链条、端窝点,着力提升规模破案效益。

2月12日上午,闫某在某网站看到有售卖医用口罩的信息,打算购买3000只口罩用于捐赠。转账后,闫某发现自己微信竟然被拉黑,随即向警方报案。专案组民警行程1000余公里,克服气温骤降、疫情期间异地摸排难等困难,经过48小时的连续工作,于2月14日在山东某地一出租房内将嫌疑人杨某抓获,就此破获吉林、河北、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地同类型案件9起。

市公安局坚持“防范在先”理念,大胆尝试、积极创新,通过“公安网、通信网、金融网、互联网”四网数据资源整合汇聚应用,实现“开户管理、信息拦截、资金阻断、预警提示、侦查破案”五项核心功能,进一步提高“事先发现、事中阻断”的能力和水平,织密织牢我市技术预警防范的大数据“天网”,提高应对当前各类诈骗手段更新换代快的能力。利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优势,市公安持续推动强化各成员单位在金融领域、电信领域、互联网领域、宣传领域责任落实,前移管控关口,强化源头治理,从源头上控制和压降发案。

坚持民生导向 “穷尽止付”追

市公安局将通讯网络诈骗案件警情处置作为打击治理防范工作的重要环节,在集中接警中坚持“穷尽止付”工作方式,做到及时拦截止损、不限层级穷尽手段止付涉案资金流账户,力争做到“应拦尽拦、提高作案成本”,提高涉案资金查冻止损效率,努力减少被骗群众资金财产损失。

2月28日,市公安局预警系统接到紧急预警指令,有一市民正在遭受通讯网络诈骗。值班民警迅速开展预警干预工作,在联系潜在受害人无果的情况下联系辖区派出所民警上门预警,并向潜在受害人发送预警短信。经过长达2小时的紧张工作,终于在当日下午4时许联系上潜在受害人郭女士。原来,郭女士接到一通“外地公安”的电话,说她的身份信息涉嫌一起案件,并要求她提供身份证号和银行卡账号、验证码,将银行卡中的钱转移到“安全账户”。联系上郭女士的民警对其一再解释,但郭女士仍将信将疑,并已按对方要求将自己名下所有资金全转入自己的一张卡内。民警一边通过电话安抚郭女士,一边引导郭女士来中心当面劝阻。经过反诈中心民警当面悉心劝阻,终使郭女士认清骗局,避免其银行卡内20余万元被骗。

市公安局还以“梳网清格”行动为契机,紧密结合疫情防控和保障经济社会运行“两手抓”和“三降一升”专项攻坚等重要工作,紧扣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特点,坚持宣传工作与打击治理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台报网端持续发声、社会资源集中发力、“梳网清格”排除死角,让打击治理防范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深入警心民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识骗、防骗能力。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