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徐州市公布重大产业项目计划
2020-03-18 09:13: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徐报融媒记者 王正喜 通讯员 胡威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波及了正常的经济秩序。3月17日,在考验徐州经济韧性和发展战略定力的时刻,市发改委在徐州报业传媒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徐州市重大产业项目计划。

“稳增长关键在于稳投资,稳投资关键在于做好重大项目压茬滚动建设,疫情之下更是如此。” 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志伟表示,追赶全年经济发展目标,起步要有力,要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

陈志伟告诉记者,当前,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已进入攻坚期,为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有效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投资的冲击和影响,市委、市政府近期印发实施2020年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计划,共安排市级重大产业项目240个,包括年度实施项目230个,前期项目10个。

▲稳增长▲

聚焦产业引领性先导性

今年全市230个年度实施重大产业项目中,新开工项目139个,续建项目91个,年度计划投资1270亿元,具体分为工业、服务业和平台载体三大类。工业项目共安排项目163个,年度计划投资921.2亿元。围绕培育发展新产业新动能和厚植壮大传统制造业两个范围,工业项目分为两类进行安排,一类是近年来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四大新兴主导产业项目,包括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四类项目共83个;另一类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项目,包括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家居建材、轻工纺织、新材料、冶金化工等六类项目共80个。

现代服务业项目包括现代物流、商务商贸、文化旅游三类项目,共安排项目47个,年度计划投资205.5亿元,包括了全市普遍关注的鼓楼极地海洋馆、云龙中川万达广场、泉山国际青年艺术街区、贾汪潘安湖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徐州方特乐园等项目;平台载体围绕产业集聚、功能性平台建设安排项目20个,年度计划投资143.3亿元,重点推进实施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徐州经开区东湖医药产业园、徐州高新区生物医药基地等项目。10个前期推进项目计划总投资348亿元,重点安排徐州经开区中节能环保设备、徐州高新区徐工高端装备、邳州石墨烯材料及智能终端等一批投资体量大、产业质态高、前期工作推进较快的项目。

从今年重大产业项目看,与去年相比,投资体量、项目质量、产业结构等方面均有所提升。230个年度实施项目较去年增加24个、增幅11.7%。其中,“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与ICT、新能源、生物医药大健康”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项目83个,较去年增加了30个,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质态均有较大提升,徐州经开区明日新能源电池、睢宁正天通用飞机、邳州安达半导体元器件、徐州高新区华越医疗器械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计划今年建成投产,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项目安排时,着力优选质量高、体量大的项目,徐州经开区徐工特种起重机械、新沂万福阳数控装备等23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超过10亿元;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建设、徐州经开区天和通讯高性能芯片、徐州综合保税区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特大项目列入今年全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预计将有超过80个项目在年底前能够实现投产达效,占到今年项目盘子的35%左右。

为落实推动我市四大行业优化布局及转型升级,将新沂晋煤集团复合材料、沛县金虹特钢、邳州龙兴泰碳基材料等8个项目列入计划予以重点推进,其中徐州徐钢特钢和新沂中新特钢两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在50亿元以上,这批项目的及时开工和加快建设,必将为我市今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换取更大的空间。

▲强保障▲

经济发展“活”起来

全市以土建工程施工为主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但自2月中旬我市全面打响项目建设攻坚战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协调服务,拿出精准务实举措,做好项目复工时间安排、用工人数统计、企业产需衔接等全要素保障,确保安全规范有序推进项目及时复工、按时开工、加快建设。

为强化组织协调保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门组建经济运行保障组,针对项目建设、企业复工、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研究制定了六方面11条工作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各方,有步骤、有计划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滞后的工期补回来。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双二百”重点企业项目帮扶制度以及市县两级“两重一实”项目“一项目一人”帮扶制度,市、县、镇、村四级干部共同帮扶企业。市发改委对年度实施的重大产业项目,自2月份起加快推进项目开复工工作,实行“日调度、日通报”,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为强化生产及建设要素保障,市发改委加强情况调度和部门协调,帮助企业破解项目建设手续、用工、用能、资金等瓶颈制约。如针对防疫物资和建筑材料短缺等问题,市发改委陆续向各地调配约百万只口罩用于复工复产,指导建材企业加快复产进度,做好混凝土、钢材、砂石等原材料的保障工作。

“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我们要有定力,要有恒心。”陈志伟认为,着眼于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乃至长远的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谋划重大项目建设,这样才能发挥出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