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报融媒记者 范海杰
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是省委、省政府从战略高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开放的重要谋篇布局,是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全省确定的唯一国际内陆中转枢纽港。
以铁路货运中心、亿吨大港顺堤河作业区为核心,徐州淮海国际陆港依托陆路港、内河港、保税港、航空港、邮港、信息港,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快速集聚、高效配置,打造集运输物流、跨境贸易、展示仓储、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于一体的淮海经济区国际中转枢纽陆港。
淮海国际陆港在全国首创“双核多点”布局,除中欧班列平台外,将亿吨大港列入核心区,发挥徐州区位交通优势和水运特点,将各类开放平台功能整合、布局优化,实现政策集成、资源集中,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多式联运全覆盖型枢纽港。
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是优化城市布局、提升产业水平、增强辐射能力的有力抓手,将有效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快速集聚、高效配置。目前,淮海国际陆港正对标部分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研究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陆港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大力发展新业态,全力建设综合性国家级开放平台。
河海联运平台、多式联运综合试点……建设淮海国际陆港,为徐州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机遇。建设启动以来,省发改委牵头研究形成具体扶持政策意见,并在重大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淮海国际陆港统筹集合“十大开放平台”功能,是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强引擎。核心平台中欧班列爆发性增长,开行质量跻身全国前列。中远海运、中林集团、宝能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看好陆港发展前景、达成合作,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迈入了新阶段。
建设淮海国际陆港,还为徐州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打造区域开放高地和国际物流中心,吸引周边物流、资金、资源集聚,正在逐步释放徐州发展潜能。淮海国际陆港与宁波港、连云港港等港口以及西安、郑州、霍尔果斯等城市开展了深度合作,沿着“东南西北”四向联动通道,逐步形成了海陆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发展格局。
蓝图既定,实干为先。淮海国际陆港将逐步建设运输物流、展示仓储、城市配送、专业市场、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配套园区,建成全功能现代化高水平国际陆港。目前,各项建设工作均已启动。随着陆港功能逐步完善、与国际国内现有物流枢纽的互通共享共建,必将有力带动徐州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增强城市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