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160公里,跑了4个镇7个村,将丰县经济薄弱村的情况摸得“透透的”——3月10日,到丰县的第一天,省帮扶工作队的队员、张家港市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就“红”了!
“我们跟着跑的都有点累,但看到人家葛书记那么大的劲头,我们更不能懈怠。”话是这样说,丰县扶贫办主任刘永红还是忍不住好奇,搜索了一下“葛剑锋”,百度显示的相关信息多达11500个,“呦,这是个‘网红’第一书记!”
生于1977年的葛剑锋,原来是一位农民企业家。和那片土地上很多精明的年轻人一样,而立之年的葛剑锋已经非常成功。“光我富了不行,我要帮助大家共同致富。”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葛剑锋,2009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那一年,他来到张家港市善港村担任村党委书记。
善港村,多年来一个经济薄弱村。葛剑锋带领善港村通过发展高质量现代农业,建造高标准工业集中区,逐步累计集聚各类企业147家,建成9个特色农业基地。2017年,善港村实现了全年开票收入超20亿元,村级可用财力达到了250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3.6万元,成了后进村脱贫致富的典型。
“我们一个村富了不算富,全国的村庄都富了才是真的富。”葛剑锋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善港村结对帮扶的第一个村,是陕西安塞县沿河湾镇方塔村。随后,善港村又和贵州省沿河县中界镇高峰村、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高乐山镇杨柳沟村等五个村相继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不经意间,葛剑锋开了一个村结对帮扶六个村的先河。
今年春天,葛剑锋又随江苏省委帮扶工作队,来到了丰县。
“村民要致富,关键看干部,丰县的干部干劲都非常足,有些地方现在缺的只是‘东风’。”在丰县“摸”了一天后,葛剑锋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必须首先要引导干部转变观念,“这种观念包括治理体制、产业发展等全方位,更要将这种理念变成他们的发展思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丰县,我们立足于一个村子,但不局限于一个村子。我们将依托善港农村干部学院,组织丰县的能人干部去系统学习全国各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验。”葛剑锋说,“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培养出更多的当地致富能手,将他们变成一颗颗致富的‘种子’,才能帮助这里真脱贫、脱真贫!”
“网红”葛剑锋的旋风24小时,为丰县的振兴发展也打下了一支有效的“强心剂”。“一个有凝聚力的基层组织、一个好的村级两委班子,是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而葛剑锋这样的第一书记则是组织中的‘领头雁’,我们有信心在第一书记的带动下,开拓创新,发展致富。”刘永红充满希望地说。
徐报融媒记者 甘晓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