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进入商场必须先扫码。
◎文/图 徐报融媒记者 陆铭 通讯员 邵俊子
根据市委、市政府“一人一企”精准帮扶企业统一部署,鼓楼区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在全区开展机关干部联系包挂重点企业、做好服务企业“贴心人”活动。
精准帮扶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3月6日上午10时,鼓楼区黄楼街道党工委书记蒋蓓来到苏宁广场和金鹰购物中心,查看商家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我是苏宁广场和金鹰购物中心的‘贴心人’,每天两次帮助查看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必不可少。”蒋蓓介绍,她这个“贴心人”的介入是从复工前开始的,包括及时提醒、检查企业逐一落实复工人员的生活轨迹及身体状况是否符合复工要求;针对企业提出的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多方协调调配防疫物资;根据经营业主需求,搭建网上税务和银企平台,满足大家网上审批和缓解资金压力难题。
金鹰购物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街道搭建的税务平台,他们的税务申报时间从2月15日延迟到了5月15日;中信银行徐州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街道搭建的银企平台,他们已经为4家企业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
除了蒋蓓,还有他们。
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祁树华帮助徐州绿健乳品饮料有限公司购买一次性口罩3000个,协助企业产品纳入菜篮子工程以及向江苏银行申请获批市级“千家培大育强企业”贷款5000万元等;区人社局局长汤文华、区妇联主席辛小雨,区经发局副局长刘全在了解其包挂企业上海红星美凯龙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徐州九龙妇产医院有限公司、徐州云之声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十余家重点企业存在用工需求后,立即帮助企业开展线上招工,累计线上招聘人数达到150人……
多点开花,鼓楼人要帮助企业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智、帮、实、新
主动作为帮扶更精准
活动中,全区300名科级干部主动服务、全力协调,精准帮扶400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实现“一人一企、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并且效果显著。
帮扶过程巧用“智”。鼓楼区率先开发网格化+大数据复工复业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手机APP对辖区复工企业进行全区域、全时段、全方位管理,做到信息规范填报、一键精准查询、动态实时更新、轨迹立即追溯,全面提升了防控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截至3月6日,已有3279家企业完成线上登记,涉及员工20766人。
健全机制强化“帮”。把100个重大项目、76个重点工程和十二大类87件民生实事、400家重点企业逐一分解到人,建立“一个区领导、一个部门分管同志、一个街道负责同志、一个具体帮办同志”的“四个一”帮办机制,先后协助企业招聘员工1500余人,协调减免租金2000余万元,帮助57家公司订购消毒用品15吨、口罩27000只。截至3月6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复工率达100%,规模以上服务业除影城、景点等6家企业外复工率实现100%,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复工率达100%,资质等级建筑业复工率达100%。
落实政策注重“实”。制定出台帮扶企业20条措施,对承租高新区经营性用房的高新技术企业停收3个月租金,对合创梦想家众创空间内9家在孵科技型企业减免两个月租金共计13.6万元,徐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企业可享受房租免租政策至2020年4月。
引导经营突出“新”。面对疫情期间实体消费困难局面,引导商务企业创新模式复工复业,通过自主平台、第三方平台拓展线上业务。金鹰国际、苏宁小店、苏果便利等商务企业通过手机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美团等网络平台销售超3000万元。全区线上品牌商家超100个,近一个月累计销售额达1.5亿元。
找短补强
精准帮扶将持续加力
“找短才能补强,我们在‘一人一企’精准帮扶活动中已经找到辖区一些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将有的放矢针对软肋进行补强。”鼓楼区经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与春节期间多数制造业企业停工减产、员工返乡不同,我们区很多规上服务业企业春节期间照常经营。但今年疫情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很大影响,部分企业资金运转出现问题,产品销售、消费等线下服务效率严重下滑。”该负责人表示,该区将进一步指导企业建立防控有力、安全生产和复工复产有机结合的协同发展机制。
机关干部将进一步深入企业做好疫情防控、企业用工、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资金保障、安全生产等“六项服务”,对照市级扶持企业“21条”和区级扶持企业“20条”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将企业纳入网格化管理,明确驻企干部是帮扶企业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联络员,“一企一策”靠前保障服务,利用线上服务平台,对包挂的每家企业建立动态档案,在线上报情况线索,做好信息传达和问题办理的全过程衔接,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