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原小影 通讯员 张伟伟
政务窗口,既是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也是公职人员践行初心的“心灵窗口”。在金山桥街道,设置在群众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窗口,每天,都会演绎着平凡而真情的故事。
初秋时节,阴雨绵绵,偌大的怡园广场上人影稀疏。坐在街道为民服务大厅里的社工刘茹从电脑前侧过头,透过电动玻璃门向空旷的广场张望,突然,她猛地起身,拔腿跑出服务台,跑到门外……
“您小心啊,我来帮您!”大家闻声望去,只见刘茹麻利地从门口无障碍通道推上来一辆轮椅车,轮椅上的大爷花白的头发已经被雨水打湿。“下雨天,您怎么不喊着家人一起来啊?”刘茹急切地询问。“老伴去医院带孙子啦,我以为几步路,自己能行呢……”
通过交谈获知,老人叫王聚丰,为照看孙子随老伴临时租住在石桥社区,他当天是为了办理退休资格认证。
“天凉,您擦下头发,喝杯热茶吧!”大厅负责人张伟伟走上前来。“刘茹这就给您认证,稍后我们带着雨具送您回家。”
“最优质的服务源于尊重”——这句话被街道党委书记王梅反复提及。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街道不断改进完善窗口服务,认真聆听群众声音,创新优化审办制度,配齐配全软硬件设施,在一支笔、一句提示语等细枝末节处着手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街道窗口坚持以贴心服务“五个零”为工作宗旨——审批受理“零推诿”、业务接待“零距离”、办事咨询“零差错”、处理业务“零积压”、效能服务“零投诉”。严格实行AB岗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做到当周计划当周清,当日业务当日结,力求服务精准高效。在此基础上,创新推行电话预约、跟踪告知等便民措施,最大限度满足办事群众的需求。
“您这个可以到自助机前面自己申请,需要身份证、银行卡……”“阿姨,您这个需要窗口办理,我帮您取完号,您先在座椅上等着叫号……”络绎不绝的人流中,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指引着前来办事的群众。
“新生儿住院,来得匆忙材料没带全,工作人员申请了容缺处理,没想到5分钟就给办好了临时医保卡。”市民刘先生连连道谢。
街道下辖的6处便民服务大厅均设立窗口接待服务区,配置笔、信笺纸、饮水机、纸杯、老花镜等便民利民设施。大厅室内干净明亮、秩序井然,政策规定、申报材料、注意事项、业务流程一应俱全、一目了然。全科社工业务精湛,实现了“一口清”导办、一窗口通办,让群众办事省时省力又省心。
变“管理”为“服务”,变“套规定”为“通情理”,变“嘈杂”忙乱为“温馨”舒适,多一份尊重,便多一份耐心、贴心和诚心,秋风习习,金山桥街道便民大厅里暖意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