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打造司法助力营商环境建设“126”模式
2019-10-11 09:34: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全媒体记者 孙盈 通讯员 李涛 赵玉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徐州优化营商环境的提升之年,鼓楼法院按照市中院开展“强化执法办案、优化司法服务、转变司法作风、延伸司法职能”的四大行动要求,积极探索打造司法助力营商环境建设“126”模式,紧紧围绕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一个目标”,大力开展诉讼服务便民、案件质量效率“双提升工程”,营造保障型、延伸型、服务型、效率型、公信型、规范型的“六型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力助推“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呈现出审判质效上升、群众满意度上升、队伍素质提升、案件数下降、信访量下降、案件审理天数下降的“三升三降”良好工作局面。

  党建引领

  为优化营商环境加油助力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徐州是产煤和煤耗的大市,削减煤炭消费引发不少矛盾纠纷。就在刚刚审结的全省首例煤炭削减量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原告起诉索要退还煤炭削减量指标转让款就高达6600万元。一方是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一方是两家徐州的知名民营企业,处置稍有不当,就极有可能对地区营商环境造成破坏。面对这一要案,鼓楼法院在受理后迅速启动重大涉民营企业案件报告机制,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岳彩领指定民二庭成立工作专班,并亲自带领合议庭人员先后十余次走访三方当事人,经过多方沟通,力主调解,终于在6月3日达成和解,目前全款已履行到位,三方均制作锦旗表达感谢。

  “鼓楼法院真正发挥出了党的好作风,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原告公司的负责人李某说道。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近年来,鼓楼法院坚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长抓长管,全面推行司法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风险迹象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着力打造“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的“三清示范法院”,全面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质化、信息化”,形成了在全国法院有较大影响力的“三四五”特色党建工作法,被最高法院民二庭确定为“党建、队伍建设基层联系点”。2014年以来,无一干警受到等级以上纪律处分,为营造“规范型”法治化营商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利民便民

  为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基础

  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路上,鼓楼法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脚步从未停歇。

  某电气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张某拿着员工的3500万元集资款做投资,理财公司因投资失误无法产生预期收益,并且由于资金紧张,无法履行提前兑付投资本金及相关收益的协议。在张某的申请下,鼓楼法院于2019年1月30日依法冻结了理财公司的银行账号。但是如果在春节后上班第一个交易日(2月11日)前,不能解除对该账号的冻结,会导致开市后客户无法进行正常交易,极可能引发资本市场动荡,影响金融稳定,甚至可能会导致其他投资人起诉或撤回投资,压垮该理财公司。而如果3500万元不能及时收回,则很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电气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

  面对这一情况,鼓楼法院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于2月3日先将冻结的保证金账号解除冻结(该账号中有理财公司的自有资金,依照法律规定可予冻结),保证理财公司正常经营、客户正常交易。3月20日,经过合议庭十多次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张某与理财公司达成和解协议,由理财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代为兑付投资本金3500万元及所有收益,三方当事人对处理结果均非常满意。

  便民服务更贴心,营商环境再优化。鼓楼法院围绕民需导向,“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自4月15日在辖区街道社区和苏宁中心商圈设立“24小时自助法院”以来,已远程立案335件,真正实现了诉讼服务零距离。为更好以法治的力量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该院还制定出台了《服务保障鼓楼区营商环境九条措施》等7个文件,向民营企业发放《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法律风险提示五十条》白皮书,定期开展“送法进企业”“法企同行”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