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文博会,可看可玩的项目精彩纷呈,让市民大开眼界。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艳 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苏
9月的徐州,因为第六届文博会这一盛事的再次举办,处处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悬挂宣传口号、设计吉祥物、举办惠民演出……让徐州市民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的市民都对这一文化盛事又一次充满热切期待。
当好东道主
提升城市文明气质
9月23日傍晚,市民孙柏和妻子带着5岁的女儿在国际会展中心前的广场上散步。这几年,因为文博会,这里被打造得非常漂亮。每年临近文博会,广场上都会多出几处造型新颖别致的绿雕。每晚饭后到这里散步,观赏绿雕和夜景成为周边许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孙柏告诉记者,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徐州的人,自己觉得文博会对徐州这个城市、对徐州人民有着很深的影响。他希望通过文博会的影响,让徐州变得越来越好。他更希望围绕文博会,徐州能够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服务水平有进一步提升。
徐州市云龙区子房街道办事处李潇告诉记者,文博会对物质、环境的改变或许还在其次,它能不能给整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带来一些变化才是最重要的。人是流动的风景,市民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每位徐州人在外地人眼里就是徐州。可以说,文博会对徐州提升城市文明气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对于每位徐州市民来讲,需要去做的,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文明气质,一种服务游客的角色感。
借助文博会
获得更多民生实惠
在徐州市民眼里,某种意义上,文博会并非只是政府之事,更是市民之事。面对这一盛会,每一个市民都有着不同的期待。
打开徐州发布,关心这件“家门口文化盛事”的网友也不少。在徐州发布的后台,记者看到很多市民留言。有徐州网友道:“能不能把文博会的一些活动搬到家门口?有条件的社区可以结合文博会也弄一些小的、有意思的展览,提升文博会的人气,进一步推广文化创意产品的知名度,也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一举多得。”
王磊的炒鸡店距离淮海文博园1公里左右,每当临近文博会的时候,来店里吃饭的客人都会热议盛会,也感慨着徐州这一年来的大发展,同时也期盼着未来老百姓能获得更多民生实惠。
文化+科技
希望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在徐州户部商都,烙画艺人田玉田正在专注地创作,一幅烙画要价从几千到几万不等。田玉田从徐州的民俗风情中找到了创作源泉和艺术表现形式,对于文博会,他更多希望能够找到手工艺品迎合市场需求的切入点,这样他的作品就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和旺盛的生命力。
徐州AR拓普互动公司的周亮说,前几年文博会,他们带来的AR体验产品受到了游客的青睐,今年他们会带更新的产品去徐州参展。他说,徐州文博会应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科技相结合,让文化借助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文博会是文化的盛宴,是创新的舞台,也是创客梦想起飞的地方。周亮表示,希望像他这样的企业能借助文博会,对接更好的资源。
期待新机遇
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谈及在文博会带动下,徐州未来的发展,“2019第六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朱主任表示,希望文博会继续给当地带来发展机遇,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提升徐州的品牌影响力,带动当地产品销售,带来新的项目。
朱主任告诉记者,徐州文博会最直接的影响与意义,是展示徐州形象和文化,刺激经济增长和旅游,激发市民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