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颜子舒
通讯员 胡鑫 李明
今年以来,徐州海关主动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推进各项业务改革不断深入,积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地区跨境贸易便利化,助力徐州商品“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徐州海关围绕我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的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对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集成电路与ICT产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等四方面国家政策重点关注、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在徐州地区落地的相关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指导企业深化政策理解,用足用好优惠政策红利。今年上半年,徐州海关累计审批减免税货值5313.64万美元,为徐州地区企事业单位减免税款6980.42万元。在执行增值税降税方面,自4月1日新政实施以来,徐州海关共为本地申报的企业执行降税2030万元。此外,徐州海关审批新增的环保、半导体、装备制造等重点发展产业减免税项目备案5个,总投资额达138亿元,用汇额度2.8亿美元。项目的数量、投资规模、技术先进性等都比往年有大幅提高。
为了帮助企业准确适用鼓励条目,充分享受优惠待遇,徐州海关多次深入企业调研,与地方政府、商务部门、发改委等协调配合,向上级海关请示汇报,力争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对于企业急需进口的设备,先予办理担保进口,保障企业生产需要;对于某企业因系统异常数据丢失无法办理免税事宜,徐州海关先后多次与上海海关、海关总署数据中心沟通,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延长了担保期限,避免企业保证金被转税,保障了企业利益。随着各项目建设推进,减免税的红利将逐步惠及相关企业。
巩固并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
今年,徐州海关先后召开两次政策宣讲会,着力提高提前申报、自报自缴、汇总征税、税单无纸化等业务比例,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上半年,徐州海关提前申报率16%,相比2018年大幅提升;自报自缴率78.36%,汇总征税率为88%,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税单无纸化比率大幅提升,除退补税税单外已100%实现无纸化。
在落实上述通关便利化改革措施的基础上,徐州海关领导多次带队到重点企业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内部流程、单证流转等情况,寻找并解决压缩通关时间的症结。今年上半年,徐州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57小时,较2017年压缩73%,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8.27小时,较2017年压缩83%。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今年上半年,徐州海关为出口企业签发原产地证书6021份,签证金额4396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6%、6.17%,为国外进口商争取关税减免约2200万美元。受理原产地企业产品备案87家,完成新增产品备案60批次。
在今年重点推进改革项目——原产地证书企业自助打印模式下,企业发送的证书申请经审核通过后,可在办公室直接用A4纸彩打出完整、有效的原产地证书,整个过程仅需要几分钟,真正做到了签证“零等待、等成本、零见面”。4月15日,在徐州海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徐工进出口集团成功打印出了徐州市首份自助打印原产地证书。自此,出口原产地证书申领实现全程电子化。截至目前,徐州地区已有20家企业完成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