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历时7年数易其稿 《文化茅村》出版发行
2019-05-29 10:27: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徐雪林

  7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7年里,我们可以做许多事,但一条道走到黑,专心只做一件事,却不容易。不久前,《文化茅村》一书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设形胜渊源、教育、文体活动、民间艺术、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风土民情、民间文学等共10编,52章,252节,约60万字。作为主编,编书花了岳喜明前前后后7年的时间,“2011年启动编纂工作,2017年年底拟定初稿,2018年数易其稿,如今正式出版发行,为了留住乡村文化的根脉,我觉得这7年时间花得值”。

  岳喜明当了一辈子文化人。1979年,他进入茅村镇文化中心工作,之后几年间,茅村境内的北洞山汉墓、花马村隋唐墓群相继被发掘,领导派岳喜明配合上级考古人员挖掘古墓。这其间,他被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在陪同考古过程中,用心留意茅村文化渊源,并记录下来,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细细研究。1997年,岳喜明当上了茅村文化站站长,他更加留意茅村境内的文化物质,经常自己骑着自行车一个村一个村去了解,哪个山头有古墓、谁家里留存古代文物、哪个村子有名人、谁会剪纸、谁会木雕、谁会书画、谁在全国比赛中获过奖项……他都一一去拜访,了解前因后果,然后记下来,几年来,他记的手册超过20万字。

  手头有资料,身上又有茅村文化站站长的担子,岳喜明觉得编一部全面记述茅村文化历史渊源,历史文物、历史遗存的乡镇文化志书是自己不容推卸的责任。

  他的想法得到镇领导的支持。2011年,他召集了茅村镇境内的几名文学爱好者,对多年搜集的资料再一件件详细采访、落实。

  事情总是想着容易,做着难。原本以为并不算难的事,因为岳喜明的精益求精,《文化茅村》一编就是7年。为得到详实的资料,岳喜明带着编撰人员每天到现场去调查走访、考察求证、拍摄照片、碑刻拓片……

  瓦房村有村民为清代钦点状元李蟠的后裔,为了考证事实,岳喜明带着编撰人员到瓦房村去拜访李氏后人,去了两次,都因为白天人家出门干活,吃了“闭门羹”,最后只好晚上去。为了考证的准确性,他们几乎走访了全村所有60岁以上的李氏后人,详实记录他们的每一句话,每天回来,都得夜里11点。夜深人静,奔波了一天的岳喜明喜欢躺在床上回想白天的采访,突然想起哪些细节,他就立马爬起来翻阅采访稿,细细琢磨,再逐一记录下来,有时一夜也不合眼。

  就这样岳喜明带着编撰人员每天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跑遍了全镇的60多个自然村,可以说,镇域内的田野、山岗、河桥、湖边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今年60岁的岳喜明,再过几个月就该正式退休了,能在退休前完成《文化茅村》的编纂,岳喜明说自己觉得很满足,“能给乡亲们留下一本让他们了解自己家乡文化根脉的书,这些年的辛苦,我觉得,不白费。”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