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州气象灾害应对有序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9-05-07 09:37: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孙建印

  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严重的灾害。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繁多,造成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据统计,最近30年,全球86%的重大自然灾害、59%的因灾死亡、84%的经济损失和91%的保险损失都是由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引起的,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

  我国的气象灾害占各种自然灾害71%左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损失重。气象灾害也是我市首要的自然灾害,在中国气象局定义的28种气象灾害中,我市可出现的达25种。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居我市各种自然灾害之首。据统计,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数亿元人民币,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十分明显。

  徐州地处黄淮平原中部,沂蒙山区西南侧,属于中国地形地势第三阶梯,同时又位于“沂、沭、泗”水系的下游,微山湖、骆马湖南北夹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徐州一带为灾害性天气频发地区。

  暴雨洪涝侵袭。徐州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历史上黄河、淮河两大水系及山东境内的“沂沭泗”流域及本地暴雨产生的洪水经常会给我市造成严重的灾难。如2003年夏季连续性暴雨,经济损失高达10.38亿元,相当于徐州市当年财政收入的13%;1997年7月17日市区特大暴雨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流性天气频发。对流天气系统造成短时间剧烈天气,常可造成庄稼绝收、建筑物和各种电器的损坏和人员伤亡,它所产生的损失不可估量。2004年7月6日冰雹和雷暴大风在短短6小时内就给徐州市造成2.8亿元的经济损失和众多的人员伤亡。2009年强对流天气频发,仅6月份就有13人因雷雨大风造成的树倒房塌而死。

  雷击也是对流性天气产生的气象灾害,2007年8月10日铜山县何桥镇段庄村一农户遭雷击,5人死亡,近20人受伤;徐州市最严重的雷击事件发生在1976年7月22日,当时新沂县窑湾公社700多人正在公社礼堂开会,雷击造成礼堂部分损毁,当场砸死34人,重伤145人,事后又死亡5人。

  台风多发。台风是兼具风、雨两种灾害的强天气系统,台风本体影响我市的个例并不多,但一旦影响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灾情。2018年8月18日温比亚台风减弱后残存的低气压正面影响我市,造成了徐州市西部地区大范围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累积降雨量最大达534.4mm,小时最大雨量达127.7mm/h,均为徐州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铜山区刘集张集矿和丰县县城两地还出现龙卷风,观测到的最大风力达到11级(30.5m/s)。大范围农田积水、农业设施损毁严重,房屋倒塌、农作物倒伏,树木、房屋被大风吹倒、大洞山地区还出现山洪险情。据徐州市民政局统计,温比亚台风过程全市受灾人口1718545人,因灾死亡7人,因灾伤病21人,紧急转移安置1616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4170公顷,绝收面积27502公顷。因灾死亡大牲畜860头/只、因灾死亡3877只羊。倒塌房屋1445间,严重损坏2546间。直接经济损失199896.32万元。

  干旱普遍。按照国家气象干旱标准,根据1960年具有详细气象记录以来50多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徐州的干旱约两年一遇,有春旱、初夏旱、伏旱、秋旱;也有春夏连旱、伏秋连旱、秋冬连旱。其中春旱发生的概率为38%、夏旱26%、秋旱38%、冬旱37%。

  干旱虽然不像暴雨、强对流那样来势汹汹,但造成的损失同样巨大,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我市降水异常偏少,为19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根据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监测表明,我市达特重气象干旱,为近60年最严重的秋冬连旱。小麦受旱面积一度达到449.2万亩,严重受旱成灾面积164.7万亩,急需抗旱保苗面积337.0万亩。

  人工影响天气进入徐州市气象业务序列始于1998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市拥有9套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系统,42各个备案作业点,直接从业人员70余人。2010年开始打造“江苏人影高地”,徐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干旱是目前少数几种能进行人工干预的气象灾害之一,近10年来徐州市气象局对64个天气过程实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累计发射人工增雨火箭980枚,增雨总量约5亿立方米。

  春夏之交是我市冰雹天气多发的时段,在江苏省气象局的资助下,2016年我市开始人工消雹试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标签:气象灾害;徐州市;自然灾害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