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睢宁警方创新举措强化建筑工地治安管理工作
2019-02-16 11:2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2月16日徐州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新规划不断推进,建筑工地逐步增多,越来越成为流动人口集中、安全隐患集中、矛盾纠纷集中等治安重点区域,面临复杂的治安形势,睢宁县公安局主动把脉建筑工地警情特征,借助科技智能手段,创新实施四项举措,有效解决建筑工地治安管理难题。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针对建筑工地工人流动性大,人员情况复杂等特点,该县公安局巧用“一标三实”工作平台,积极探索对流动人口的管控工作,有效加强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员的管理工作。实行现场登记模式。积极促进完善建筑工地专人负责、社区民警上门监督、专职人口管理员常态登记、警务平台全量录入的全流程动态登记制度,确保数据信息的鲜活有效。用好处罚通知单。在依法检查并已明确告知的前提下,对流动人口登记管控落实不力的建筑工地出具责令整改通知书或依法予以处罚,通过公安的严格执法倒逼建筑公司提高重视。实施类别化核查。针对各个时期侵财类案件高发的现状,集中对新录入系统的流动人口进行核查,达到在实战中核查运用的目的。截至目前,通过对流动人口管控模式的贯彻实施,分类采集工地流动人员信息1000余人次,辖区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登记已形成常态机制。

  创新推进模式矛盾化解。针对欠薪类矛盾纠纷高发的建筑工地区域,县局创新思路,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摸排、全程把控,跟踪化解。建立警企联动摸排模式。在派出所的督促下,要求建筑工地明确责任人,自觉落实矛盾纠纷周上报制度,建立每月一次的警企互通机制,实现对建筑工地矛盾纠纷特征的准确把脉。形成警工面谈的互动模式。由社区民警带队,积极走进建筑工地内部,进入外来务工人员宿舍,在进行流动人口登记的同时,宣传法律法规,安全知识,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促进和谐共处。推动警社风险化解模式。积极对接街道办、社区及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建筑工地可能出现的噪音扰民、工友纠纷、欠薪纠纷等,特别是涉及人数众多的农民工讨薪,积极建立友好协商机制,避免引发群体性事件威胁社会稳定。

  创新安全监管工作机制。紧盯建筑工地施工安全、消防安全等隐患以及各类突发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监管及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施工安全监管。针对建筑工地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容易引发利益相关方冲突的问题,在建筑公司开工建设之前,积极推动安监部门牵头的治安工作联席会的运作,督促企业签订责任书,由内而外全方位设置宣传标识和安全警示标识,将安全检查压到日常工作当中。加强消防安全监管。社区民警常态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工地在易燃易爆品、电力设施、厨房、职工宿舍等处设置安全警示及消防安全器材,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责令整改。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消防安全事故。加强突发事件处置。针对因违章作业造成的意外死亡等极易引发聚集闹事的突发事件,一方面督促企业建立应急机制,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安监、城建等责任部门,形成完备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确保发生突发事件仍能保持工地内外秩序稳定。

  创新完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由于建筑工地来往人员复杂,财物管理普遍散漫,经常出现工地财物被盗等违法犯罪警情,县局多措并举,切实保障工地财物安全、有效压降侵财类违法犯罪。完善防范制定。借助科技支撑,在建筑工地内外重要地段增设监控探头,对出入建筑工地的人员进行全方位监控。同时抓好保安培训及巡防,聘用专门的安保人员对施工场地进行看护,并落实好24小时看护制度,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加强防范宣传。针对工地流动人口文化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等实际情况,由社区民警上门开展防盗防骗宣传工作,提升工人自防意识。截至目前,在辖区建筑工地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00余份。集中案件办理。建筑工地盗窃案件往往因来往人员复杂导致线索排查困难,且现场痕迹证据较难提取,县局对此情况加强对建筑工地的走访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犯罪分子的效果。(朱明)

标签:睢宁警方;建筑工地管理
责编:戚阜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