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睢宁县新型农民集中区建设
2019-02-15 11:03: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作霖 通讯员 睢宣

  2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领航新时代”栏目——江苏“调结构换动能,城乡统筹促民生”中,专题报道了睢宁县新型农民集中区建设。

  报道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向质量提升转变,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5年来,江苏各地陆续出台新型城镇化相关规划,从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推动城镇化质量提升。

  在睢宁县姚集镇,原来分散居住的600多户村民,现在都住进了整齐划一的新型社区里。在这个新型社区,便利店、足球场、文化剧场等一应俱全,卫生院和城里的三甲医院数据连通。姚集镇还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富余劳动力则引导发展观光旅游、电子商务等。

  据介绍,“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高党社区新建的集中居住区建成两层“别墅”楼房630余套,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村内统筹设计建设路网、绿化、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村史馆、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村民议事堂、百姓大舞台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和城市相同的公共资源。同时,新社区注重保留苏北乡村的风俗风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乡愁记忆,最大限度保留古树、水塘、碑石等乡村印记,让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从2015年开始,睢宁县以集中居住改善住房条件为突破口,布局5年建设100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按照“县城近郊的向县城集中、镇区周边的向镇区集中、其他村庄向规划布局点集中”的原则,将全县400个行政村2800多个自然村优化调整为138个集中居住点(包括35个保留改造村),形成1个主城区、5个中心镇、10个特色镇和138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的“1+5+10+138”的城镇布局结构,并完成了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生态红线划定,全县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实现科学合理安排等。2015年以来,睢宁县城新集聚13.9万人,镇区新集聚9.9万人;启动实施80个行政村集中居住,42个行政村实现入住,新增耕地3.6万亩,形成了向镇区集中的“双沟模式”、向规划居住点集中的“高党模式”和旧村改造的“鲤鱼山模式”。

  睢宁县坚持推动产业形态与村庄形态同步转变,土地规模化运营,带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村民获得“土地租金+入股分红+打工薪金”等多元收入,也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以姚集镇高党社区为例,该村实施集中居住后,新增耕地500亩,按照每年800元/亩的租金标准进行复垦发包,收益的60%归集体所有,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4万元。土地流转后,更多的农民得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与此同时,睢宁县大力推进镇区1k㎡工业园和集中居住区2000㎡以上标准厂房建设,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让村民就近就业;放大淘宝峰会效应,复制推广“沙集模式”,助力农副产品“触网”销售;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等业态,让农民可选择就近务工或自主创业,在取得土地带来的财产性收入外,又获得了工资性或经营性收入,真正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集中居住不仅是农民居住形态的物理集中,更是农村发展形态的同步升级。睢宁通过3年的实践,不仅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增加了耕地面积、拓展了发展空间,改善了生态环境,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也为“四化”同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以集中居住撬动“1+N”的综合集成改革效应。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