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经过长达6个月的侦查,江苏省邳州市公安局成功侦破涉案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的特大网络诈骗案,目前已到案嫌疑人39名,随着案件的进一步深入,这个数字还将增加。
接到报警:在“老板”引导下投资被骗4万余元
“我辛辛苦苦存的4万多块钱,投资这个新能源项目,眨眼间就亏得连渣都不剩。”2018年7月10日,邳州市公安局运西派出所接到辖区的王女士报警,她怀疑引导她投资“老板”是个骗子。王女士投资的是什么新能源项目?引导她投资的“老板”又是什么人呢?
据王女士讲,不久前,一名陌生男子加她好友,对方称输错手机号码,认错了人,但既然误加为好友,也算是有缘人。这名男子自称46岁,是西部某省建设集团的老总,是位成功人士。这名男子形象不错,经常在朋友圈晒他的生活状态,打高尔夫、开豪车、品洋酒、在国外旅游等等奢华生活,再加上他不俗的装扮,这一切都让王女士深信这位“大叔”又成熟又有魅力,是位成功人士。
加为好友后不久,这位男士就主动向王女士嘘寒问暖,经常聊工作、家庭、生活、感情……他还主动向王女士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上面一个哥哥,下面一个妹妹,但妹妹几年前出车祸死了……这个大老板主动向陈女士“打开心扉”,让王女士感动……渐渐地,王女士对这位好友越来越信任,而对方也开始以“哥哥”自居,亲昵地称呼王女士为“丫头”,这让王女士对这个新加的微信好友心理距离更近了一些。
大约认识了十几天后,这名男子告诉王女士一个赚钱的捷径,称自己投资了“POY新能源”项目赚到了不少钱,对方经常把自己投资这个项目的收益截图发给陈女士看,最少10%以上,有时是高达数倍的收益,这让王女士心里蠢蠢欲动。但此时,王女士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成功人士”还是存有戒心的。对方似乎看透了王女士的心思,建议她可以先少投一点,一是学习学习,二是试试可靠不可靠。
王女士欣然同意,按照对方发来的链接,下载了一款名为“XX国际”的APP;又在对方的帮助下,绑定了网银。起初,王女士只是充值了11000元。但钱一充进去,数小时之内就涨了10%,对方建议王女士试着提现,看看能不能顺利到账。王女士按照对方的提示操作提现,果然仅仅过了几分钟,钱就成功到账了。初试成功,尝到了甜头的王女士开始加大投资力度,重复操作几次后,每次到账都很迅速,这让王女士对这款投资项目产生了信任,开始追加投资,直到加到4万多元。还沉浸于之前“每投必赚”喜悦之中的王女士突然发现,这次投资的4万多元直线下跌,眼睁睁地看着跌到了只剩下几百元……
而此时,对方安慰王女士:“投资嘛,有赚就有亏。我之前最多还亏过300多万元,后来加仓又赚了回来。”对方将自己赔了300多万元的截图发给王女士看,劝王女士追加投资翻本。在王女士坦承实在没钱后,这个“富豪大叔”再也没有了踪影。
此时,王女士才发现,除了微信这一联系方式,她对这位“成功人士”的真实情况竟一无所知,确认自己被骗后,她赶到派出所报案。
立案侦查:一个特大诈骗团伙浮出水面
接到王女士的报警后,运西派出所迅速开展资金查控等工作,并将线索通报网安大队协同侦查。经分析资金流向,发现该案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应在千万以上。邳州市公安局立即抽调网安、刑侦专门力量,在徐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的支持指导下,全力开始侦破工作。
经侦查发现,该团伙人数在100人以上,在西部某座城市的高档写字楼租房办公,开发“XX国际”“中X国际”等APP,假冒投资平台,虚构“POY新能源”投资项目,并以商务公司的名义开设企业银行账号、支付宝账号,用于接收、转移资金;团伙头目雷某、冯某某(两人系情侣关系)、李某先后组建两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均招聘四五十名员工,每人配备一台电脑。
招聘来的员工起初并不知道这两家公司是进行网络诈骗的,但当“公司”进行入职培训后,这些“员工”明白自己将要进行的是什么工作了,但仍有不少人在高提成的诱惑下留下来与之同流合污。
那么,这两家“公司”的“入职培训”都是哪些内容呢?“据嫌疑人交代,他们从网上搜找到四五位网红的微博,这些网红的共同特征都是中年男人,形象较好、爱炫富,经常更新各种炫富场景,而这些特征正好有利于他们进行包装。于是,这四五名网红发布到微博上的照片就被这些招聘来的员工拿来使用,申请微信号;再购买个人信息多为30—50岁女性的微信号码,通过加好友聊天,取得对方信息后就引诱受害人投入小额资金投资‘新能源’项目。先是通过后台操纵让受害人小额获利,待受害人加大投资后即更改后台数据,制造亏空骗取资金。”办案民警介绍说,这一团伙从朋友圈发布的照片,再到聊天的话术,都是经过培训后的同一模式,用以达到诈骗目的。
侦查发现,嫌疑人用来接收、转移资金的银行、支付宝账号使用的公司资料,实质是“空壳”公司,“投资平台”的后台服务器使用的是境外服务器,作案所用的微信号频繁更换且使用代理服务器上网,作案成员分布在多个窝点。专案民警顺着资金流、信息流缜密追踪,至2018年11月底,逐步理清50余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身份地址,整个团伙的组织架构也浮出水面。
果断出击:诈骗团伙主要成员全部落网
侦查过程中,邳州警方发现,因部分受害人在多地警方报案,嫌疑人使用的多个银行账户陆续被外地公安机关冻结,犯罪团伙开始解散、隐匿。2018年11月25日,邳州警方组织警力果断出击,分别在山东、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将为雷某、冯某某、李某为首的这一诈骗团伙23名嫌疑人抓获。
经审查,2018年4月,雷某、冯某某、李某等人合谋通过网络购买空壳公司营业执照、银行开户许可证,开设银行账户,开发虚假投资APP、搭建网站,通过网络招募“员工”进行培训,通过网络交友方式引诱受害人“投资”,至2018年11月,共骗取全国28个省、区700余名受害人资金3000余万元。
邳州市公安局持续开展抓捕工作,至2019年1月16日,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9名。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办理中。
案件细节:你的血汗钱是这么被挥霍
邳州警方在抓获嫌疑人的同时,也在该团伙的办公场所、住所以及老家,查获到大量现金以及价值6位数的名表、豪车,诈骗团伙的头目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高消费、出国旅游是他们的生活日常,而这些钱,全是受害人的血汗钱。
“他们骗来的钱不敢再往银行里存,身边只留现金。戴的手表全是十几万以上的名表,开的也是豪车。我们查获到一辆玛莎拉蒂、一辆宝马Z4,他们交代分别是花20多万、30多万元购买的二手车。”办案民警介绍说。
嫌疑人李某交代,他还把25万元现金藏在老家院内的梧桐树下。根据交代,办案民警果然在李某老家陕西渭南乡下一个农家院落内的一棵梧桐树下,挖出了用几个塑料袋包裹严严实实的25万元现金。
诈骗团伙内部也有激励机制
高提成、挑战书、体罚……办案过程中,邳州警方发现,诈骗团伙内部也有一整套激励机制。“提成的起点是8—10%,按照业绩提成的百分点会随之曾加。业绩做到40万元的提成就是15%;每名员工都写有一份挑战书,给自己下目标任务。如果完不成,公司头头就会对其进行相应的体罚,比如做俯卧撑、仰卧起坐之类的。”办案民警说,因此,留下来当“员工”的这些人,明知道自己的工作其实是在进行网络诈骗,但在高收入的刺激引诱下,不惜堕落犯罪。
警方提醒:你对面的“富豪大哥”只是道具
办案民警发现,这一诈骗团伙的作案目标非常明确,大多为30—50岁的女性。针对这个年龄层次的女性,他们再盗取符合这一目标人群心目中理想男性形象的网红照片——中年男人,外形好,多金又成熟、标致又温柔,可以说是“完美男人”,以这样的男人形象到网上作案,成功率非常高。
“我们发现,嫌疑人与被害人聊天,相互之间有称呼‘哥哥妹妹’的,称呼‘老公老婆’的比比皆是。可以说,受害人对嫌疑人的信任级别有多高了。”办案民警说。
所以,面对“完美陌生人”,你该如何甄别对方的真实目的?办案民警再次向广大女网友提醒:不管对方有多帅有多温柔,不管他手里有多赚钱项目,还是他出车祸了得重病了有多需要钱……一旦涉及到投资、借款,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请千万不要相信!不要相信!不要相信!
你要清醒地认识到:和你聊天的,那个“完美男人”只是诈骗的道具!
不要被高回报冲昏了头脑
通过对受害人的调查了解,办案民警发现,几乎所有的受害人,都是先通过投资较少的资金试水,受到诈骗分子给的甜头引诱,一步步追加投资额度,最终落入骗子圈套,结果被骗得身家全无。
“除了因感情信任被骗外,大部分受害人是因贪图高回报,被高收益冲昏了头脑被骗。有一个受害人比较有代表性,是一位74岁的老太太,她最终被骗了99.4万元。也是直到骗走了近一百万元,切实被榨干后,骗子才收手,他们的行话叫‘杀掉’。”办案民警说。
邳州警方提醒,当下,多目繁多的以高回报引诱投资的网络诈骗比较典型,请广大市民在投资时选择正规、合法的渠道,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高回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