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曹平 刘莉
近日气温骤降,但新沂市粮食局实施的“稻香小村”项目建设工地依然热火朝天。缩建的全国各地仓房展示馆、稻米粗加工体验馆、粮食博物馆、农耕文化馆、稻草主题动物园等正加快施工。明年,游客们将会在这里体验了解“稻香小村”里的粮食文化。
“稻香小村”是近年来新沂粮食局全面启动改革改制后实施的一个项目。新沂市粮食局局长苏洋介绍说:“粮食局以改革改制为切入点,通过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来破解难题、推动转型,有效激发了国有粮企发展动力、内生活力,提升了综合实力。”
坚持党建+,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新沂市粮食局改革的步伐一直未停步。在1994年就成立了粮食购销公司,1998年根据国家提出的“四分开、一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原则进行改革,2002年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全员解除劳动关系,择优重新选聘,将职工人数降到合理范围,2012年,按照“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改革模式将基层各粮库人财物划归粮食购销公司,全面清点盘算,轻装上阵。
然而,改革后的粮食局存在的政企不分问题,让有些员工有着靠政策吃饭的惰性,曾一度阻碍企业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新沂市粮食局在粮企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继续探索。
为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增强国企竞争力、有效规避行业风险,江苏省新沂市粮食购销集团于2017年6月29日登记注册成立。为最大限度发挥国有粮企主渠道作用,集团党委于当年9月26日成立,将软弱涣散的党组织重组为14个党支部,及时传递党的声音,让集团职工有了归属感。
坚持品牌+,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长期以来,新沂稻米的种植缺乏技术指导,一直未形成品牌,竞争力不强,致使本地粮食价格偏低。
新沂市粮食局积极探索“品牌+”发展策略,通过实施稻香小村项目,为老百姓提供优良品种,指导他们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引导老百姓种植有机稻米;入股天之润公司,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与五得利、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合作,做好原粮、原料供应……一个个项目的实施,构建了全新的发展模式,进一步调优了粮食供给结构,实现从田间到餐桌更加安全、营养的产品体系,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
品牌战略的实施结出了硕果。2017年,新沂“稻溢”牌大米被长江三角洲地区食品协会评为金奖粮油产品、局属湖滨米业被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评为“苏米核心企业”。
坚持经营+,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国有粮企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制度管理,粮食购销集团下辖6家子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像经营普通商品一样经营资本,完善资本运作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有效流动,把投资公司资本管理、配置和投资运营功能真正落地。
粮食集团除了推广良种进行基地化种植外,还继续把产业向二三产延伸,收购了湖滨米业进行大米加工生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与禾美中央厨房合作,向主食产业化延伸,将优质品种从田头到餐桌全产业链运作;组织专业营销队伍走出去做贸易。同时,对老旧仓房修葺翻建,目前集团有效仓容60万吨,提高了粮食储备管理水平,进一步保障了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