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黛瓦间亭廊错落。全媒体记者 孙井贤 摄
最近,家住徐州泉山区王陵路、苏堤路和云西附近的居民,得到了一项实实在在的游园实惠。几处建设时间较长的街头绿地,最近经过园林建设工人的巧手改造,原先简单粗陋的街头绿地,现已升级成为可赏可游可玩的“微园林”。
这些改造一新的“微园林”,既沿袭了徐派园林大气、厚重的建设理念和风格,又发展出适于街头巷尾、居民小区布置的自然、精致特色。也可以说,这一组“微园林”是徐派园林的新发展新创造。
绣球春晚欲生寒,满树玲珑雪未干
云西绿地:绣球园
矩形结构设置,被一条东西向贯穿中央的园路简单划分,灌木丛杂乱无章地生长着,透着一种木讷、无力、干涩之感……这是云西大院门前绿地曾经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如今,它变了——
原来一条园路简单划分绿地空间的格局被打破,结合出入口、开放绿化广场及原有绿地形成了整体景观,营造出绿地利用率最大化的景观效果。几十株绣球组团的栽种,将既精致美观又能遮挡风雨的休闲廊架围裹其中。
景墙框景处是四扇亚克力材质的屏风,硕大的绣球图案雕刻其上,更有诗韵留香,“绣球春晚欲生寒,满树玲珑雪未干;落遍杨花浑不觉,飞来蝴蝶飞成团……”文化氛围瞬间浓厚了许多。
“此园小而精,用虚实相辅的空间展现中式现代风格。因种植以绣球为主,故命名为绣球园。”泉山区园林局局长李亚洲介绍。
正在园内遛弯的杜奶奶高兴地说:“我们老姊妹又多了个聚会的地方,小区离云龙山、云龙公园虽不远,但年龄大了,走过去也费劲。现在可好了,出门就是小游园。”
绣球园,一个好听的名字,给了人们花形丰满、花色能红能蓝、悦目怡神的等待。
“窗外,是淡雅精湛的诗画!”
王陵路:春悦园
“窗外,是淡雅精湛的诗画!”
这话是去西余窑4号楼看望父母的谢老师说的,在这句话的后面她还缀上四个字的评价:有感而发。
今年8月上旬,西安南路至建国西路间的王陵路两侧绿地开始封闭施工,红白相间的彩条布盖住了施工现场,却盖不住街坊四邻对楼下这片绿地的猜测。“总体感觉原来的绿地非常一般,仅仅起个点缀作用。”对于东窗外正在封闭施工的绿地,家住西余窑1号楼的刘女士表示很期待,毕竟绿地的改造带给大家最直接的福利就是居住环境品质的提升。
11月上旬,春悦园绽放,瞬间惊艳。
粉墙黛瓦间有亭廊错落,且不说那四角亭、半亭、廊架所营造的古典、温婉之美,单就那梅花窗、扇形窗和圆拱门就彰显了明清建筑的古香古色。
王陵路是一条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街,沿街有仿古亭、公园和王陵母墓,历史文化积淀浓厚,但西安南路至建国西路间的王陵路却是历史文化的空白。因此设计中着重考虑历史文化的延续,用风格独特的明清建筑补齐历史文化的短板。下一步,还将为亭廊附上楹联。
待到明年重阳日,霜叶红于二月花
苏堤南路:霜红园
建国西路取道苏堤南路,不经意间,会发现道路西段南侧有一幅简约、淡雅的画面。
横平竖直的朵墙将行车道和绿化空间巧妙地划分开来,影影绰绰间能看到其间栽种的植物,好像还有一个小广场。小广场南侧有一道栅栏墙和居民楼隔开,箬竹、藤本月季和灵霄花形成垂直绿化的组合。
据介绍,这一处街头绿地周围没有什么历史积淀,所以设计上充分和现代小区融合,以中式、现代、简约为主。种植的植物主要是红枫和乌桕等秋季色叶植物,颜色漂亮更能点题秋景,因此取名“霜红园”。
待到明年重阳日,霜叶红于二月花。
特色各异 名字雅致
泉山“微园林”建设生活化
泉山区今年投入900余万元对苏堤南路、王陵路两侧、云西大院门前、财校东、泉山印象门前以及西苑体育休闲公园等一批建设时间较长的街头绿地进行改造,除了绣球园、春悦园、霜红园外,还有曾经的泉山印象门前街头绿地如今的康怡园,曾经的财校东绿地如今的知樱园,西苑体育休闲公园名称保持不变,个个景如其名,雅致且有味道。
“景观不仅要美化、要有层次,还要在布局设计上凸显区域特色并发挥园林绿化的文化功能,最终达到让园林生活化的目的。不可否认,后面两点是我们前期园林工作的不足。”面对记者采访,泉山区园林局局长李亚洲坦诚说。
知不足就要扭转,明短板就要补强。扭转和补强确定了泉山区2018年绿地改造新思路。
“今年,泉山区街头绿地改造注重生态功能的同时,同样注重服务于民的功能,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设计,以满足居民不同种类的休闲娱乐需求。同时,充分发挥街头绿地的功能性,有效提升利用率,通过融合区域特色、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为市民建设景观绿地、文化绿地、休闲绿地和生态绿地,使绿地真正做到服务于民。”
设计建造城市园林
既要让专家拍案 又要让居民拍手
记者注意到,泉山的此番园林建设创新,恰恰是在徐州获得2018联合国人居奖之后。也因此可以看出此番园林建设创新的出发点——以精心、巧妙、贴切的园林设计和建造,让园林建设更加适应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让未来的徐州更加宜居。
据介绍,这几块绿地的打造,更侧重老百姓的参与性,从方案设计开始,就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几易其稿,终于拿出令居民叫好、专家拍案的设计方案。
以云西大院、苏堤南路绿地为例,由于地处老城区,居民区多,所以设计上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周边居民对城市绿地功能性的需求,增加广场空间,完善休憩设施,提高居民与绿地之间的互动融合。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结合场地历史条件,打造“一园一景,一园一特色”的街区风格,让老城焕发“花园泉山、魅力泉山、宜居泉山”新貌。
“每个区域都有其一定的历史文化,一定的历史文化已成为城市独特的标志,譬如王陵路就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我们设计时就从王陵路的各种历史文化中挖掘和找寻能表达城市特色的要素,并将其恰当地融入到街头绿地的规划设计中,以给观者留下地域文化的记忆,使之成为作品的精神和灵魂。”
专家访谈
让园林绿地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构成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井淥教授告诉记者,这些街头绿地的改造,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有了更加舒适更加人性化的生活空间。
“近年来徐州市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家认同,泉山不仅满是‘绿水青山’,街头巷尾的改造也给老百姓提供了‘可观、可游、可憩’的生活化场景。‘丰富景观层次、增加休憩空间、完善基础设施’的设计思路特别适用于老城区老旧街道街头绿地改造,改变了老旧街道街头破败萧条的感觉,还绿于民,为百姓提供了日常休憩的场所,尽展城市修补的成果。
“下一步,希望绿化建设和管理部门总结此次改造的经验,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城市绿化建设理念,对泉山区老旧街道街头绿地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建设‘口袋公园’等特色、精品绿地。同时,加大养护管理力度以确保绿地景观效果,相关部门做好绿地管理工作,让泉山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百姓的园林绿地福利日益真切、深厚、饱满起来。百姓福利只有‘更’没有‘最’,在泉山园林化的基础上拓展攻坚园林百姓化,最终实现生活大变化的目的。”
全媒体记者 陆铭
■记者手记
“园林百姓化”,看似平淡无奇的五个字却蕴含着巨大能量,因为它的实现需要设定以人为本、还绿于民的目标,付诸潜心钻研、换位思考的努力,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
值得欣慰的是,泉山区做到了,绣球春晚欲生寒的绣球园、如诗如画好淡雅的春悦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红园等就是明证。
由此,好山好水好社区的泉山,也就更宜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