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作霖 通讯员 段荣海
全县1410名人大代表帮扶5043户低收入户,帮助2469人就业,技能培训8000人,技术服务1019次,资金支持89万元,协调扶贫贷款5000万元,3200人加入合作社……
睢宁县人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五级人大代表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总体要求,结合睢宁县脱贫攻坚实际,在全县开展“各级人大代表为民履职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谋助手、监督支持、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头“四个作用”,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代表”、助推小康的“监督代表”、社情民意的“调查代表”、全面小康的“示范代表”、为民办实事的“服务代表”,积极投身脱贫致富奔小康实践,全面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新风采。
一
“感谢倪宗奎代表,他帮助我在港华燃气场站找到份保洁员工作,离家近,也能照看家里的病人。”睢河街道天虹社区低收入户高新亮说。
魏集镇草庙村拥有812户3100余人,位于魏集镇最西北角,交通不便,群众吃水困难,镇人大组织代表调研发现后,经过多方努力,村里通上了自来水,铺设管道十余公里,解决了村里吃水难题。
睢宁县充分利用“代表之家”和“代表工作站”等履职载体,让代表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村(社区)和每一个低收入户。依托“走选区,访选民,议发展,惠民生”等系列活动,共筑代表联系选民、服务群众的桥梁,围绕中心唱响好声音,服务大局传递正能量。
二
高作镇人大通过深入了解分析低收户家庭的贫困根源,“因户制宜”地制订脱贫致富办法:对有劳动能力又有条件走出去的,直接通过劳动力转移实现脱贫;对有劳动能力但因其他原因不能离开家乡的,在当地介绍就业脱贫,或者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挂靠农业龙头企业或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增收脱贫。
睢宁县企业界、金融界、党政干部、农业战线的人大代表根据自身市场信息渠道广、政策法规知识面宽、技术水平高、经营管理能力强的特点,在开发、扶持、运营产业扶贫项目,引导和吸纳贫困户就业,组织开展贫困户生产技能培训,推动落实扶贫政策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长效扶贫和“造血扶贫”。科教文卫、法律、公共服务、社会保障领域的专业代表,积极帮助基层建设发展民生项目,开展教育、医疗、文化、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帮扶工作,帮助困难群众解决致贫致困问题。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救助政策,实行兜底保障。
双沟镇陈王村人大代表王荣平采取“镇农业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经形成以西红柿、丝瓜、黄瓜、茄子、芹菜等为主的蔬菜大棚286个,吸纳30名低收入户劳动力进棚务工。
人大代表程怀宝为低收入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联合沙集镇电子商务协会开设培训班,为缺少技术的家庭困难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公司吸收25人低收入户进厂务工,配合镇电商协会为150多名低收入困难群众提供网销培训和技术服务。
三
“您上次反映的就业培训的事我们已经安排,近期将组织参加培训,这次反映的扶贫贷款的事,我也记录下来,一定落实好。”梁集镇人大代表赵亮向低收入户李怀顺说,将他的诉求记录到民情日记中。
睢宁县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汇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所忧所盼,开展“记好民情日记,踏实履职足迹,牢记为民情怀”主题活动,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搭建服务群众的“直通车”。在民情日记的记录过程中,注重民意收集,了解群众盼在何处、难在何处;注重民意反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及时将相关部门的处理情况、解答意见反馈给群众;注重民意疏导,协助做好关系协调、矛盾化解工作,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据统计,截至目前,睢宁县各级人大代表到村到户进行调研走访9270人次、撰写民情日记12000多篇、形成调研报告800篇、提出意见建议680条,协商解决扶贫事项256件,县镇人大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扶贫工作报告等28次,引导代表们对涉及扶贫、致富等民生热点问题积极献言献策。
睢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李说,睢宁人大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主题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建立长效扶贫机制,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技术扶贫等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着力进一步提升低收入农户自身脱贫致富的动力,引导企业界代表挂钩帮扶的经济薄弱村,着力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基地,多吸纳低收入户就业,多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着力在强化造血功能上下功夫,探索适合经济薄弱村的帮扶措施,形成以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为支撑的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思路,构建长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的链条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