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江苏网11月23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彭颂珂 摄像 张耀文)“之前开办店铺,需要到不同的单位办好多次证明 ,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多天。这次我开新店,在网上提交申请,不到三天,许可证就寄到了我家,真是太方便了!”刚在泉山注册开办了一家文化用品店的单娇开心地说。
单娇体验到的快捷化办事流程,得益于泉山区持续推进的政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泉山从政务服务的“堵点”出发,找准改革的“疏点”,开展“审批不见面”、“全科政务”等多种服务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全科政务一窗办
“主题式”审批更快捷
在焕然一新的泉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全科式办事窗口、智能化自助设备让前来办事的群众眼前一亮。
“以前我们想办个业务,总要进多扇门、跑多趟路。现在好了,不用排队,哪个窗口都能办理,随到随办。”前来办理公司注册业务的孙文政对全新的办事体验赞不绝口。
今年起,泉山区推行“全科政务”服务模式,实行“一窗通办”,将涉及企业证照许可的审批业务全部推行一窗接件、证照联审、内部流转、一窗发证。
泉山区政府服务中心主任黄义山介绍,“过去,我们的服务大厅按照各个职能部门分类办理,会出现有的部门窗口人满为患,有的一天下来也没几个业务的情况。现在我们将大厅内的窗口整合成个人和公司业务两大类,实行一窗受理、全科政务的服务模式,流程更简洁,服务更高效。”
结合不同办理事项下的不同办事要求,泉山区还创新推出“主题式”审批服务,即按照群众办理事项“主题”,如餐饮、食品、药品、医疗、娱乐、出版物零售、记账代理等,对涉及部门需要重复提交的申请材料仅要求提供一份,实行“并联”办理,把“多次填表、多个流程、多次返跑”转化为“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办结”,减少了办事环节、优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办事时限。
如今,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个个都是“全能选手”,“全科政务”推出后,工作人员通过专业辅导、轮岗锻炼、前台后台业务对接等方式,熟知职能部门审批业务的要件和流程,窗口办事效能同比提高了50%以上。

不见面审批零跑腿
“体验式”服务更放心
“全科政务”只是泉山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之一。依托“互联网+政务”的服务方式,办事群众登陆“江苏政务服务网”,在线上提交申请材料预审,受理窗口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指导服务对象完善申报材料。审批通过后,可选择通过快递邮寄方式邮寄纸质材料和领取证照,实现了全流程“不见面”,群众“一次不跑”就可以完成事项审批。
全程不见面,让徐州金虎图书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虎亲身感受了“泉山速度”。一个月前,黄虎根据操作指南,在网上完成了注册审批,提交材料后不到一周,《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就通过邮政送到了手上。“泉山的政务服务环境,让我们在这里投资有了信心。”
企业有信心,政府有保障。为了方便办事企业查阅办件信息,泉山区编办梳理编制了《涉企审批事项标准化服务手册》,涵盖了12家涉及企业审批职能部门的137项审批业务,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清晰指引,并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现场可看。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年龄偏大的群众办事,还是更习惯有工作人员在场指引,担心独自操作出现疏漏。”区编办主任胡翠堃介绍,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泉山在1个区政务中心、14个街道为民服务中心、28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不见面审批服务体验区”,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指导群众体验自主操作,为更广泛的推行“不见面审批”夯实基础。

便民惠企不止步
“精简式”流程更顺畅
在泉山区委书记吴卫东看来,简政放权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上来。“优化政府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企业和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受不受益才是检验的标准。”
“放管服”改革的脚步在泉山从未停歇。通过梳理排查,泉山在区各职能部门开展“六个一”减证利企专项行动,全面清理烦扰企业的循环证明、重复证明,进一步规范审批服务。目前,该区已清理涉及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各类证明和审批材料106项。
在办理环节上,坚持“短、平、快”,由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5个环节精减至受理兼初审、审核、批复3个环节之内。
时限上,泉山也“自我加压”。区编办主任胡翠堃介绍,“我们要求职能部门将办事时间压缩至法定时限的70%以上,企业注册登记由7个工作日缩减为2个工作日以内。”对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服务对象,则由中心相关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服务,做到“不出自家门,也能办成事”。
新的服务理念,新的发展征程。泉山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通梗阻,便民惠民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