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贾汪: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振兴正当时
2018-11-14 15: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14日徐州讯(记者彭颂珂 张扬 摄像 张耀文)山水相依、青山如黛,昔日“一城煤灰半城土”的采煤塌陷地经过生态修复,如今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贾汪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成了宜居宜业的热土。

  贾汪“真旺”,党建领航。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贾汪时,就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头人队伍建设做出重要指示。今年以来,贾汪区持续抓好农村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筑强战斗堡垒,带动生态宜居、带动乡风文明、带动生活富裕,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贾汪答卷”。

  文明乡风共享“文化盛宴”

 

  地处贾汪“南大门”的马庄村,多年来坚持以“文化立村,文化育人”的理念带动全村发展,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村庄到全国闻名的模范村,马庄拼了整整三十年。

  80年代末,解决了温饱问题的马庄村逐渐滋生了一些不良风气,家庭矛盾频发、邻里纠纷不断。这些问题,村党委书记孟庆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人们的口袋鼓起来了,脑袋却空了,必须让村民有精神层面更高的追求。”

  1988年,孟庆喜提出“文化兴村”战略,在马庄村组建了“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后来这支乐团走出了村庄、走出了徐州,走向了国际舞台。另一项30年来雷打不动的事是“升旗”。每月1号,村民站在国旗下,齐唱国歌,颂出马庄的精气神。

  马庄村的成功成为贾汪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张鲜亮“名片”。今年以来,贾汪区放大马庄村示范效应,总结推广马庄“一强三带”工作法,先后培育小吴、榴园、竹园等基层示范点25个,打造出农谷大道沿线党建示范带,形成了“一马当先、百村争鸣”的生动局面。

  生态宜居 共赏“华丽蝶变” 

  贾汪因煤而立,也因煤而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黑、脏、乱”是几年前贾汪的真实写照,当地人戏言“麻雀从贾汪飞过都能变成乌鸦”。近些年来,贾汪通过对采煤塌陷地进行生态修复等方式,由“黑”变“白”,实现华丽蝶变。

  挖土造田、挖湖造景、植树增绿、修路建岛。贾汪在全市采煤塌陷地最严重区域上建起了国家4A级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使生态伤疤变身城市景观,重构了一个生态系统、打造了一张生态名片。贾汪区也逐渐摆脱对煤矿资源的依赖,主动融入全域旅游的新浪潮,让生态转型得来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形成了绿色持续、特色鲜明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人居环境方面,贾汪集中对镇村进行整体改造,加强硬化路面、安装路灯等公共设施建设,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宜业环境。建成全国首座太阳能沼气综合利用工程,村民用上了环保、节能、安全、卫生的新能源,实现清洁能源全覆盖。

  位于大吴街道的小吴村,紧紧围绕“组织强、百姓富、环境美”的目标,强力推进村庄道路建设、环境美化、清洁能源建设,自来水工程、改厕工程、住宅楼工程建设,成为一个村里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新小吴”。

  生活富裕共走“致富之路”

  在贾汪,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以往,支部仅仅按照就近的原则,对党员进行简单划分。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贾汪要求支部更好发挥主体作用,聚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把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具体工作中显现出来。”贾汪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健这样认为。

  去年习总书记的到来,让马庄村80岁的老人王秀英出了名,她的“王秀英”牌香包一度在全国供不应求,带领着父老乡亲们走上了一条红红火火的致富路。“香包的销量今年翻两翻,现在村里有四百多人跟我学作香包,我希望这个手艺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让村里更多的人富起来。”王秀英如是说。

  跟王秀英学做香包,让村里许多妇女、老人有了再就业的机会。60岁的村民夏桂美自从学会了制作香包,生活变得殷实起来。“像我这个年龄在外面什么工作也找不到,现在每天没事我就缝制几个香包,村里统一帮我们销售,一个月能为家里多赚好几千块钱呢。”

  近年来,贾汪因地制宜发展村域经济,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景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民俗手箱包产业等第三产业经济,带动集体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村民实现增收致富,旅游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村民享受到生态、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生产、生活实现了绿色化。

  新时代新担当。贾汪区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党建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区885个基层党组织和20461名党员投身于发展的一线,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力量”。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