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积极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 徐州着力规划打造五大走廊
2018-10-31 08:59: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故黄河成为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规划》另一条轴线。本报全媒体记者 孙井贤 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樊海涛

  把生态保护好、建设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竞争优势。在聚焦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过程中,徐州决心把生态优势转化为集聚资源要素、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目前,徐州已编制完成《徐州市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规划》《徐州市城市清风廊道规划》两个特色规划,积极谋划和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中,全力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先行示范区;规划建设东南和西南两条“城市清风廊道”,借此引入徐徐清风,大力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城市品质,以此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让徐州全域挺起绿色发展的脊梁。

  打造“五大走廊”,构建生态空间

  “江淮生态大走廊是南水北调工程最重要的水源地和清水走廊,对保障沿线水域生态环境、促进南水北调水质稳定达标具有重大意义。”徐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张可远认为,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对接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探索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实践;是沿线地区破解环境资源约束,实现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彰显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此,当前徐州积极响应该战略部署,把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去年底,该部门编制完成《徐州市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规划》。

  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徐州段占江苏段的1/4以上,在东线处于承接南北的重要地段。该规划依托京杭大运河和黄河故道两条轴线,微山湖与骆马湖两大生态核心,遴选10个生态魅力特色区和20个生态敏感点,构成“两轴、两湖、多片区、多点”的“2+2+10+20”生态空间结构,筑牢全域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打造如下五大走廊:

  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生态功能分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构建清风廊道、绿色安全屏障,以加强管控、治理修复为主要手段,以河湖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建设保育本底、天蓝水清的“生态景观走廊”。

  以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建设为牵引,构建江河海、铁公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沿河风景路网络体系,加强与沿线城镇、特色村庄、景区景点等的充分衔接和有机联通,打造便捷高效、内外衔接的“综合交通走廊”。

  依托沿线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影响小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基本形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体系,打造生态导向、产业优化的“产业发展走廊”。

  优化沿河区域城镇布局,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特色镇(重点镇)—新型城镇社区”五级城镇体系,按照构建绿色城镇体系要求,加快沿线15个中心镇、15个特色镇(重点镇)、16个新型城镇社区建设,打造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走廊”。

  依托京杭运河、黄河故道沿线历史文化、自然生态资源,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为重点,在保护开发自然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沿线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构建沿河生态文化旅游景观体系,打造以节点城镇为载体、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文化资源为纽带、以良好服务为保障的“文化旅游走廊”。

  构建“清风廊道”,打通“城市经络”

  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空气质量自然是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特别是到了容易产生雾霾的冬天。市规划局同期制订的《徐州市城市清风廊道规划》,将破解相关难题,改善空气质量。

  “何谓‘城市清风廊道’?就是在城市局部区域打开通风口,构筑城市生态绿色通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张可远介绍,徐州属于内陆资源型工业城市,由于历史原因,结构性大气污染较为突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规划研究,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及功能分布、统筹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向空中要动力,可打通城市经络,引入徐徐清风。

  《徐州市城市清风廊道规划》利用风向统计分析、风口研究,依据“引进清风、阻挡(净化)浊风”的规划思想,规划打造“两廊三环”布局结构等内容。

  一是打造“两廊三环”的布局结构。“两廊”即分别构建徐州市东南清风廊道和西南清风廊道。东南清风廊道:以故黄河为载体,联系睢宁、邳州东南部、吕梁风景区等的清风廊道;西南清风廊道:联系汉王生态林、云龙湖风景区、泉山森林公园及京杭运河,延伸至邳州、新沂的清风廊道。“三环”即都市区外环、高速环、三环快速路等三环净风屏障,通过开敞空间引入清风,在城市东北方向通过圈层式布置环城林带阻隔净化浊风,并在清风廊道内串联城市内部的水和绿。

  二是根据清风廊道的构建需求,划分核心区、控制区、影响区三个层次的管控区域。

  三是引清风产业引导,市域核心区不再发展第一产业,主要以林木绿化为主,控制区和影响区内鼓励水稻种植,限制控制区内发展养殖业和设施农业。都市区清风廊道内建议清风口保护基本农田,禁止限制区内发展设施农业尤其是大棚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业,以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四是阻浊风产业引导,市域清风廊道内沿线城镇的工业建议以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电子设备、工艺品制造等门类为主,严禁大规模发展高污染产业。都市区内东部城东大道两侧建议发展先进制造业、综合物流产业、高新产业等,禁止新增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东北部禁止新增水泥建材、煤电化工、冶金焦化等重污染产业,限期整改已投入建设的污染产业,远期有序搬迁。东南部工业建议以工程机械、综合物流为主。

  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打造城市“清风廊道”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徐州要求各地、各部门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强化保障,让生态建设和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沿线百姓,在参与生态大走廊建设中激发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