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小商品做成大生意 徐州商贸流通业通过全方位改革创新 实现历史性跨越和转变
2018-08-27 09:23:00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张瑾 赵淑玲  
1
听新闻

宣武老批发市场。(赵淑玲提供)

  1984年,21岁的杨秀红从家乡浙江诸暨来徐州创业,最早在铁货街边上,架起钢丝床,铺上一块布,推销家乡生产的袜子,批零兼营。感恩党的好政策,杨秀红致富不忘回馈社会,先后为徐州建三环路等捐款20万。1996年,她成了所在批发市场第一批入党的个体户。如今,已是某知名袜业总代理的杨秀红,还是所在区的政协委员、区私营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她说:“我早就把徐州当成了家乡,为了家乡的建设,我要再努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徐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抓住机遇,锐意改革。经过40年发展,徐州已成为淮海经济区的商贸中心、江苏省重点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市之一。像杨秀红这样奋战在商海一线的经营者,追赶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也收获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从一张张老照片和经营档案里,杨秀红与创业在徐州的千千万万的寻梦者,共同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中徐州商贸的巨变。

  昔日黄河荒滩

  变身商贸旺地

  据徐州史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介绍,解放前黄河西岸的一片低洼地带是典型的贫民窟,每遇夏秋雨季,便有积水,百姓为其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洼”。这里住着各地逃难的灾民,靠收售旧铁货金属为生,时间长了,大家又叫这里为“铁货街”。

  因为这一带东靠火车站,处于商业繁荣地区,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计划经济开始式微,一些南方人和徐州无业人员便自发集聚在铁货街一带,卖针头线脑、服装百货之类的小商品,逐渐形成了马路市场。

  那个年代,市场上的许多商品还要凭票购买,南方的小商品流入徐州,不仅不要票,而且价格低廉,因此颇具吸引力,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1985年,为整顿市容,城管取缔了铁货街的马路市场。不久,一个1000平方米垒有水泥台的露天小商品批发市场在昔日黄河滩前的木材加工厂原址上诞生。

  1992年,国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徐州的批发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从铁货街延伸到新生里、建国路、宣武路,黄河西岸的批发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小到针头线脑、文具、百货,大到电器、建材,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在品牌准入制、优化购物环境、加大巡查力度等一系列管理下,来批发市场的不仅有背着大包小包的各地批发商,还有结伴而来的徐州市民,“小批量地购买些孩子的作业本、毛巾肥皂等日用品,要比商场里便宜很多。”

  创业抢先机

  圆梦在徐州

  随着对市场治安、消防等工作的不断加强,徐州最早的这处马路市场,从露天发展到大棚,又从大棚发展到高楼,人气越来越旺,生意越做越大,闻名淮海经济区,辐射苏鲁豫皖四省。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徐州,商业集散能力和吸引力愈加强大。

  最早一批入驻市场的200户业主,不怕苦不怕累,顶风冒雨,从简陋的地摊上坚持下来。回望和对比新老照片中30多年的变化,他们更多的是欣慰和知足。

  问起当年创业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来自浙江的女老板杨秀红说:“没觉得多难,就是冬天特别冷,零下十几度,在街上干冻着。再一个就是饮食习惯不同,第一次吃徐州的烙馍硌得牙疼。在马路上干了一年多,就进了市场。晚上住小旅馆,每天4块钱,一直住了4年,后来就到附近的小区租房子9年,再后来就在徐州买房安了家,现在小孙子都上小学了。徐州交通便利,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

  经营电器的店主张园侠说,自己的姑妈最早卖货柜,后来发现小家电的市场空间很大,就大胆地跑到广东进货,先卖取暖器、电风扇等小家电,慢慢地又卖油烟机、灶具、热水器等产品。敢与大商场比质量、比价格、比售后服务,凭着良好的信誉,她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大品牌的总代理商,还带动了周边几十家业户经营家电。

  互联网

  开启市场发展新引擎

  二十一世纪,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新型商业业态模式逐步走进了百姓生活,传统商业经营模式受到全面围攻,一些做批发生意的业户开始转型升级。这些最先感知市场变化的先行者,多是早先经营小百货批发者的后代。年轻的一代,在父辈生意的基础上拓展了“互联网+批发市场”的新模式,成为新生的徐州电商的前行者和主力军。

  位于黄河西岸的电子商贸城、电商产业园,良好的购物环境,让消费者在逛市场中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据了解,这里的部分业户已经开始涉足跨境电商业务,其中个别大户已实现网上交易额超亿元。2017年,这里的电商交易达115亿元。

  店商骆小培原来是做实体批发生意的,2013年开始试水电子商务,刚开始做淘宝小店时,由于不懂电子营销业务,每天只有几百块钱销售额,后来去南京、浙江学习电商网络营销知识,学成归来后网上销售业务量逐月上升,从每天的几千元上升到几万元,在去年“双十一”那天,销售额突破50万元。5年下来,骆小培依托“天猫”“京东”两大平台,把电商做得风生水起。他坦言,电商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因此对电商前景充满乐观,“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这样走得更稳健,干得更有劲”。

  ■附记

  据新时期徐州党史专题集《振兴之路》记载,自改革开放政策确立,徐州商业体制改革经历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共同发展的商品流通体制。

  1985年宣武小商品市场建成开业,1988年开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成开业,1992年江苏淮海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朝阳市场等相继建成开业,通过网点规划促进合理布局,通过市场监控规范流通秩序,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全面开放。

  从2012年《徐州市区域性商贸中心发展规划》出台以来,彭城壹号、苏宁广场等商贸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徐州商贸流通业通过体制、业态、技术、战略、服务等全方位改革创新,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和转变,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居民就业、提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