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州努力打赢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时期淮海战役”
2018-08-23 16:33: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珠山宕口公园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艳 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正喜 黄启源

  徐州,建国初期有“百里煤海”之称。这座靠资源发展的老工业基地,在历经发展阵痛后,依靠创新加快转型步伐,逐步摆脱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路径依赖”。

  不断演绎煤城蝶变的徐州,今年5月以总分第一名,获评国务院督查激励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被认定为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

  从主打煤炭化工的“黑色经济”,到新兴产业井喷的“绿色崛起”;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一个崭新的徐州呈现在世人面前。

  正是以“新”字当头,徐州从产业、生态、社会、城市“四个转型”入手,围绕“四个中心”剑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努力打赢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时期淮海战役”!

  产业转型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兴市”

  眼下,走进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车间,看不到以往众多工人忙得热火朝天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机器人在焊接、拼装。通过车间生产线仿真优化和智能化装备升级,采用智能物流等手段,公司产能大大提高。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主任焊接工艺师吕金波告诉记者,原来同样这么大的车间,这条线投入使用之前,一天的产量也就是20多台,一个月400—600台左右。现在这条生产线产量最高的时候已经到1200台每月,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以上。而对于人力资源的节省也是显而易见的。原来一天两班制就需要20个人,三班制需要30个人。现在只需要两个人,理想状态下一个人能管这样一条生产线。

  凭借创新,传统产业焕发了青春和活力。徐工从一个地方国企发展壮大,目前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一、在世界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六,轮式起重机排名全球第一。

  和徐工一样,新技术和新业态正在徐州加速发展。

  2016年,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被认定为全国首个安全产业示范区,并计划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安全谷”,成为引领全国安全产业集群发展的示范样板。我市的安全科技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矿业大学钱建生等几位教授在这里创业,他们撒下的星星之火如今在科技协同创新的氛围下已成燎原之势。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徐州的产业正在向“高轻优强”迈进。

  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唐恒告诉记者,我市已构建以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6个优势产业为主体,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6+6”现代工业产业新体系,着力打造以两个世界级产业为龙头、5个国家和5个省级产业基地为两翼的“255”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等平台,打造出“一核集聚、多点支撑”的徐州科技创新核心区。如今,华为、微软、软通动力等一批ICT企业相继进驻,让徐州“产业面孔”更加多元。

  生态转型

  “生态包袱”变为生态宝藏环境就是民生。

  有着上百年煤炭开采史的徐州,曾一度生态恶化、伤痕累累。但这几年,它却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名列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首位。

  盛夏时节的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圆荷吐芳、碧波荡漾,如画的风景衍生出旅游、餐饮等产业服务链,拉动了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经济发展,为周边3000多百姓提供了创收增收机会。人流量最多的时候,每天都有1万多人入园。潘安湖水镇的小吃街和四合院客栈更是人气爆棚。

  恐怕许多人想不到的是,10年前这里还是徐州市最大、塌陷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区,面积1.74万亩,积水平均深度4米以上。而在我市,共有这样的采煤塌陷区35万亩。

  近年来,为了补上生态环境欠账,我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启动规模浩大的塌陷区整治修复行动,创造性地实施了“ 基本农田整理、塌陷区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治理模式。

  除了采煤沉陷地,工矿废弃地曾经也是城市生态之殇。徐州金龙湖宕口公园,曾是一片荒凉的废弃采石场,无序的爆破和采掘,造成岩体破碎,危崖累累。“怎么样去生态修复呢?首先是在这石面上石坡上钻孔,然后把土、营养液和适合当地生产的树种、草种,喷播进去,不适合喷播的地方呢,我们做成鱼鳞坑,现在效果很明显。”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建局原副局长刘同富说。

  如今这个废弃的采石场不仅成为全国首座宕口遗址公园,并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城市矿山治理样板工程。目前,徐州已对全市42处这样的采石宕口实施了生态修复,盘活利用矿山废弃土地 5.8万亩。

  社会转型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显著提高

  去年12月7日,“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在北京发布,徐州荣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生活在徐州,你觉得幸福吗?我想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幸福从哪来?幸福来源于民生,来源于政府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大事的创新改革;来源于政府不断出台种种惠民举措。

  徐州的老百姓对未来的幸福预期越来越高,徐州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当前,全市社保五大险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年均收入低于4000元的87.7万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7年实施棚户区改造1610万平方米,505个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整治,20万户62.5万市民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我市以加快产业振兴、经济转型不断夯实改善民生的经济基础,真正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肩负新使命,徐州切实发挥“三个作用”、推进“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示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宜业宜居的民生幸福城市。

  城市转型

  加速迈向区域性中心城市

  去年6月,国务院批复了修订后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7月3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工作,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全省的重大战略。

  新使命新机遇,让徐州这座曾经的老工业基地迎来了新的发展篇章。

  从区位交通看,徐州拥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交通体系,观音机场开通30多条境内外航线,京沪高铁、郑徐客专、徐连客专和徐宿淮盐城际铁路使徐州成为高铁“十字”枢纽,融入了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城市“3小时都市圈”;从城市功能看,徐州是国务院正式批复确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正全力打造区域性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个中心”。论“淮海客”占比,徐州旅游点超40%,中心商圈消费超30%,三级医院住院病人和外来购房者均占三分之一;从开放平台看,徐州是淮海经济区唯一汇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城市,也是唯一拥有国家级开放航空口岸和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的城市,开放平台健全完善。目前,徐州正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向东向西开放,大力推进电子口岸、陆路开放口岸、国际邮件互换中心等“十大开放平台”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高端产业、高端要素、高端人才的集聚提供更优的载体。

  新时代,徐州顶着一串串桂冠踏歌而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连串的城市荣誉,是徐州这座英雄之城前行的足迹!

  奋力谱写老工业基地 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黄启源

  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这是徐州的两个旧标签。一城青山半城湖、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是徐州的两个新品牌。

  曾经的重工业城市,如今产业结构越来越“轻”,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曾经的“一城煤灰半城土”华丽转身为“一城青山半城湖”,这座城市不仅兼具北方的大气,更有着南方的秀美,“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城市特质愈发彰显。

  眼下,我市已构建起“6+6”先进制造业体系,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煤盐化工等8个产业规模均超千亿元,其中徐工集团跻身世界同行业前10强,中能硅业多晶硅产能稳居全球第一。到2020年,力争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超百亿企业15家以上。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之路,向着远方,正在不断延展。

  如今,徐州的实践,为全国同类型地区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示范。未来,徐州将继续扛起这面转型大旗,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与中心城市建设的互动并进,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更好更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