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颜子舒)8月14日,徐州市城管局在新城区徐州报业传媒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市区城市管理服务营商环境十项举措和六条禁令。
十项举措主要内容。举措一:压缩行政许可办理时限。简化服务流程,缩减办理时间,将户外广告设置、工程渣土管理、道路挖掘等事项许可,办理时间从20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举措二:优化渣土运输审批流程。改纸质申报为网上申报,审批过程由原8个部门(单位)缩减至3个部门(单位),核准时间由7个工作日缩减至3个工作日,“五小工程”建筑垃圾清运、渣土运输线路临时变更等业务当天办结。通过联合交警网上汇批,实现了渣土运输线路“不见面审批”。举措三:破解二层以上招牌设置难题。二层以上商家可在建筑物内或建筑物所在广场中统一设置指示标牌,多产权的建筑物可以在外立面集中设置指示牌。举措四:解决施工建设中道路挖掘需求。完善道路挖掘年度集中上报、审批制度,制定应急事项快速审批服务机制。举措五:为企业经营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在不影响市容、交通前提下,科学划定特时展销、宣传区域或点位,优化审批程序,制定重大节日应急处置机制。举措六:加强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科学谋划,应设尽设、应划尽划道路停车泊位,拓展地上、地下立体停车空间资源,最大限度实施停车便利化。推进停车立法,创新土地利用方式,简化审批程序,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停车场建设。举措七:打造城市管理精品示范道路。对市区道路的基础设施进行分批改造提档,提升城市形象,打造精致、细腻、整洁、有序的投资营商环境。举措八:创建“百姓城管”服务品牌。强化服务观念、树立优良形象,贯彻“为百姓服务、请百姓参与、让百姓满意”工作理念,以品牌化提升城市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开通24小时监督服务热线80812319,构建政企同行平台。举措九:推行城市管理“721工作法”。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举措十:开展作风提升专项行动。驰而不息抓“四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规范执法,服务群众。加大问题督办力度,对侵害群众利益、暴力执法或在城市管理中反复出现拒不整改的问题,严肃查处追责。
六条禁令主要内容。禁令一:严禁乱收费。严禁设立各种名目的企业收费项目。已确定的收费项目,应向社会公布所有收费项目和标准,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按收费标准的下限收取。 禁令二:严禁乱处罚。凡未向企业尽告知义务的,未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必要整改时间的,处罚依据、标准、程序不公开的,未出示有效执法证件的,未使用规定罚没票据的,一人单独执法的,严禁对企业实施处罚。必须处罚的,除情节和后果严重者外,原则上按规定的下限处罚。企业对处罚事项、标准提出异议的,不得以此为由加重处罚。禁令三:严禁乱检查。严格控制对企业的各种专项检查,严禁对企业进行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禁令四:严禁乱摊派。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企业加入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社团性组织;不得向企业拉赞助、拉捐赠、收会费;不得向企业摊派各种培训、办班、接待、广告公示等费用;不得要求企业征订报刊;严禁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到企业报销费用。禁令五:严禁刁难企业。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禁超越执法程序,随意提出不合理的加重企业负担的要求。企业申请办理的事项,不准推诿扯皮,必须按时限要求予以办结,不符合办理条件的要一次性全面告知。禁令六:严禁“索拿卡要”。严禁索要或收受管理相对人的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严禁参与管理相对人的宴请、旅游和娱乐活动。
市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建表示,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局将围绕《十项举措六条禁令》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迅速将服务措施细化落实到位,真正取信于企,促进城管系统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二是深入基层单位、服务窗口、走访企业,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确保《十项举措六条禁令》落实不打折、不走样。三是着重解决服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环境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十项举措六条禁令》服务企业长效机制,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和徐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