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徐州市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实施两周年以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考核机制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以考核促整改、促规范、促精细、促长效的目标,开创了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精准、精细、常态、长效”的新路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徐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新征程 开启常态长效之路
长效管理考核全覆盖。区域上全覆盖,按照管理无缝隙、责任无盲区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将铜山、贾汪、鼓楼、云龙、泉山、新城、开发区近946平方公里区域全部纳入考核范围;单位上全覆盖,考核覆盖7个区、54家街道办事处(镇、管理处)以及41家市有关职能部门及省属责任单位;在时间上全覆盖,通过全天候的信息采集上报、12319热线等途径,实现24小时无缝对接;问题上全覆盖,全面采集《徐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手册》规定7大类90小类部件类和6大类81小类事件类城市管理问题。
多元化问题上报渠道。拓展了社会化监督上报渠道,市民通过下载安装“市民城管通”软件,对身边发生的环卫保洁、市容秩序、违法建设、车窗抛物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培养大批“城市啄木鸟”;完善了市场化信息采集机制,按照“管理向服务转变”的思路,着力提高数字城管信息采集效率,破解人员管理困难等突出问题,自2016年12月起,全面推行信息采集工作市场化运作,实现了从“运动员”到“裁判员”的角色转变,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工作效能大为提升;健全了标准化热线投诉途径,打破传统电话接电、派单的工作方式,将12319热线系统与数字城管系统无缝对接,全部问题进入系统派遣处置;打造了立体化信息采集模式,利用建成覆盖全市的2800余处固定监控与无人机空中巡查管控相结合,实施城市管理问题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的抓拍、立案。
优化量化长效管理考核内容。突出数字城管考核主导地位,不断加大数字城管考核分值比重,先后两次对数字城管考核分值占比进行调整,由2016年百分制考核的60%、2017年85%调整至2018年100%;确保考核科学公平,综合考量各地、各部门工作难易、区域分布、人口密度、承担城市管理职责等因素设置考核分类,将54家街道办事处(镇、管理处)划分为A、B、C、D、E共5类,41家市有关职能部门及部省属责任单位分为3类;破解城市管理顽疾,增加重点问题考核权重,将店外经营、占道摊点、占道广告牌、大规模暴露垃圾、大规模积存渣土,新增违法建设、新增户外广告等7类问题,分别按照2、3、5倍权重计入结案率、按期件率考核,与轻微类案件进行区分;规范整合考核项目,为杜绝打“人情分”、打“和牌”等人为操作现象的发生,所有考核项目全部纳入系统,各区、各办事处及市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对问题整改情况、考核成绩进行实时查询;完善数字城管处置机制,在全国数字城管领域率先推行“谁处置谁核查”工作机制,创新研发了城市管理“智信通”APP,优化数字城管系统案件处置流程,将原来由监督员现场复核的核查模式调整为处置部门自主处
置核查,案件处置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编写城市家具“身份证”,对全市955.21平方公里进行网格划分,为886747个窨井盖、电力设施、路灯、垃圾箱、监控电子眼等城市设施(事部件)编写身份证,明确了产权、管理对象等身份信息。
严格长效管理考核奖惩问责。2018年,市、区两级财政拿出一定数额的奖励资金用于对各区年度兑现奖惩和对各街道办事处(镇、管理处)月度兑现奖惩,对市相关职能部门考核情况,纳入市级机关绩效考评成绩,各区职能部门考核结果每月进行公示、通报。同时,定期召开专题点评会议,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实施约谈帮扶,考核结果在《徐州日报》、市级机关绩效考评网、全民城管网等公共媒体上公示各单位考核成绩、排名,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工作局面。两年来,有46家街道办事处受到奖励,约谈了37家街道办(镇、管理处)负责人157人次,对4家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10人被调整或调离岗位。
新跨越 绣出城市管理之花
一大批城市管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两年来,市数字城管系统共上报案件303万余件,立案162万余件,应结案143万余件,结案142万余件,结案率为99.30%,按期结案率为88.57%,4114处违法建设得到彻底拆除,38151个窨井盖得到及时修复,大量的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易反复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数字城管系统运行取得这么高的结案率、按期结案率,归功于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工作这一“总抓手”,只要是城市管理问题列入数字城管考核,相关责任单位在夜里干、在雨中干、创造条件干,一改以前托词不干、挂空挡踩油门不跑路状况。
“大城管”工作格局不断完善。以数字城管系统作为“大城管”工作的有力抓手,依托数字城管平台,理清工作职责,明确问题处置对象,强化了部门交流联动,统筹解决城市管理中跨行业、跨部门、跨边界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建成了从问题发现到处置结案为标准流程的城市管理问题长效考评制度体系,形成了“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数字城管模式,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城管”工作格局。
城市管理步入长效管理常态轨道。在管理方式上,强化源头治理,以数字城管作为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的运作载体,通过不间断地发现、派遣城市管理问题,推动一线执法人员巡查管控工作长效常态,摆脱过去管理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过多依靠运动式、突击性的管理方式;在数据应用上,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大数据”对当前城市管理问题高发时段、高发区域、高发类型进行分析研判,从而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效率;在奖罚到人上,将数字城管案件处置情况与路段责任人挂钩,明确奖惩,理清责任,通过考核杠杆激发一线执法队员工作责任心。
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严格按照《关于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的意见》要求,通过城市长效管理考核机制不断完善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巩固提升。将文明城市创建的目标、任务纳入城市长效管理的日常监督和考核内容,依托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对影响创文工作的城市管理问题全部纳入立案派遣,跟踪考核,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将下发问题督办单,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新目标 描绘“智慧城管”蓝图
深入打造“百姓城管”。牢树“为百姓服务、请百姓参与、让百姓满意”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问题发力,把城市管理过程变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完善全民参与机制,激励、引导市民发现、反映城市管理问题,通过城市长效管理考核让处置单位及时处置市民反映的问题,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
全力推动数字城管立法工作。参照国内其他城市的先进做法,将数字城管工作机制中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规划、信息采集与处置、监督考核等工作方式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加以明确,同时明确处置部门、部门人员、信息采集监督员、市民的法律责任,加快形成《徐州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条例》。
全面推进“智慧城管”建设。以现有数字城管系统平台为依托,兼顾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工作要求,秉承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系统智能化的理念,依靠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作为全国试点在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基础上,按照“一库、一端、一平台、多业务”的总体框架搭建徐州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最终做到“一个平台、一张网、一套图”。探索试行市、县数字城管系统一体化,将县区城市管理数据无缝接入市级系统平台,实现全市城市管理问题综合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增强城市管理综合统筹能力,通过大数据推进城市治理决策分析应用研究,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