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中能小区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的安装到位,标志着泉山区首批垃圾分类收集点已在全区54个垃圾分类试点居民小区投入使用。目前,泉山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在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有序推进。
垃圾分类收集点包括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3种垃圾回收容器,主色调分别是红、蓝、灰,其中红色的有害垃圾回收容器最醒目。该容器高约1.2米,宽约60厘米,厚度约45厘米,顶面为孔状,总计20孔,用于投放废弃的节能灯;正面上部为层状,用于投放U形灯管;正面中间部分标注电池、温度计投放口;正面下部是家庭洗化用品、化学溶剂、油漆等垃圾的投放口;设计最巧妙的是两侧,各有一排插孔,用于投放类似于日光灯管状的垃圾。
“此次收集点配备的新型有害垃圾箱实现了废弃灯管、电池、温度计、油漆、化学溶剂、家化用品等有害垃圾的细分类投放,也避免了垃圾投放时产生破损等污染环境。目前,垃圾分类收集点已在全区54个垃圾分类试点居民小区投入使用。”泉山区城管局副局长杨爱民介绍,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或公共活动区域,每个垃圾分类收集点都图文并茂地标明了垃圾分类标识、垃圾分类意义、分类指南、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等相关知识,方便居民在家门口全面直观地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除此之外,还有38处垃圾分类收集点和1140个室内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已经在泉山区19家区属试点机关事业单位和20所试点学校投入使用。垃圾分类收集点主要设置于单位和学校的主要出入口或公共活动区域,每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内放置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及其它垃圾三分类收集容器。下一步将与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相结合,同步设置宣传阵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标明垃圾分类标识、垃圾分类意义、分类指南、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等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方便大家直观全面地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2018年,泉山区垃圾分类具体工作包括7项,其中完成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投放覆盖率达到45%以上,目前已经完成;翟山街道办事处作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垃圾分类设施投放覆盖率达到70%以上,目前已经完成;建成区新增108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和124个垃圾分类试点单位,目前已经完成50%,年底前完成;建成一处有害垃圾暂存点。已在城西垃圾中转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容纳10吨有害垃圾暂存;建成两座园林绿化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已经考察结束,计划配备两台移动式垃圾处理设备;建成1处大件垃圾处理和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目前正在选址;建成3处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就地或相对集中处理设施,已按照要求改变方案并正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