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打造采煤塌陷区易地搬迁精准脱贫的贾汪样板
2018-07-04 09:1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德鹤 杨旭东

  中国江苏网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丰富的煤炭资源曾给贾汪带来过荣光,但资源总有枯竭的时候。经过百余年的开采,“泉城”贾汪已是“山穷水尽”:荒山秃岭,泉水枯竭,村庄凋敝,危房遍地。在13万余亩塌陷地生活的老百姓环境恶劣,收入锐减,陷入贫困。

  怎么办?树挪死,人挪活。要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必须易地搬迁。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也是江苏省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从2011年起,贾汪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持续向采煤塌陷地进军,不仅在塌陷地上创造了以潘安湖为代表的一系列生态修复奇迹,生态红利也惠及塌陷地的广大村庄和百姓,让广大群众共享转型的成果,走出了一条采煤塌陷区易地搬迁精准脱贫的特色之路。

  搬到哪里?

  优质地段,应保尽保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虽然已是穷山恶水,但那里毕竟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故土难离。再说,谁知道搬迁后的新地方又会是什么样呢?

  为打消群众的疑虑,贾汪区决定,补偿要高,房子要好,保障要全。安置房建在中心镇区、风景区和贾汪城区,房址可以自由选择。为保障居民生活,所有失地农民都纳入保障范围,应保尽保。

  据贾汪区征迁办主任史石磊介绍,被征收房屋补偿包括房地产价值、附属物价值以及政策性补助及奖励。地面建筑物合法面积为合法宅基地面积的1.4倍,很多家庭至少都能分到2套住房。“安置房规划上采用商品房理念,建筑质量上甚至高于商品房,并且摒弃以集体土地小产权房安置的陈旧模式,采取土地出让,办理国有两证。安置补偿采取‘高估低安’原则,宅基地评估价高于市场价,安置价远低于市场价,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

  环境好了,保障有了,群众搬家的疑虑也很快消除了。

  西段庄村原来位于潘安湖区域采煤塌陷地,全村1500余户,在2014年整体搬迁到靠近权台矿旧址的湖畔花园一期、二期,以及城区老矿街道五号井社区。走进湖畔花园一期,这里大约安置了600户西段庄的居民,5层高的楼房整齐划一,楼间距大,采光充足,道路硬化和绿化与城里的小区没有什么区别,活动室、阅览室、娱乐室等一应俱全。说起搬迁前村里的情况,村服务站站长苏广喜感慨颇多:“以前我们村生活环境恶劣,绝大部分房屋都是危房,到了汛期想出村都难,村干部还要四处巡查,生怕下雨屋子被冲塌。真没想到能搬到这么好的环境。”

  正在小区活动室娱乐的苏太会今年已73岁,他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他家看看。走进他位于一期六号楼1单元201室的家中, 76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房子方正敞亮,现代化住房设施一应俱全。老人说,当时根据区里的政策,他家可以分到300平方米的住房,因为有两个儿子,所以他家要了4套住房,两套在湖畔花园,两套在五号井社区。老人说:“真没想到年老了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以前住在脏乱差的煤矿塌陷区,现在不仅环境好了,每月还能领到700多元的生活费,老两口一月1400元,生活上很有保障。生活和环境好了,人们的精气神也变了,生活方式也变了,你要还是以前散乱脏的生活方式,别人都会看不惯你。”

  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1月1日起,贾汪区整体搬迁居民都纳入失地农民保障。凡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除了539元的失地保障金,还有每月135元的农保,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60岁以下居民分几个档次补助,其中16岁以下一次性给予4000元补偿;16岁到45岁的女性和16岁到50岁的男性发放两年的就业培训金,每月150元,共3600元;女性45岁到55岁,每月可领取130元,55岁到60岁,每月可领取210元,男性50岁到60岁每月可领取130元。

  钱从哪来?

  修复生态,绿色“银行”

  贾汪区征迁提供的信息显示, 2010年至2017年贾汪区共完成村庄搬迁项目47个,其中采煤塌陷地村庄搬迁34个,涉及潘安湖片区、青山泉片区等,搬迁面积212.15万平方米,搬迁户1.19万户, 惠及4.73万人。2018年正在实施采煤塌陷地村庄搬迁项目3个,搬迁面积61.37万平方米。

  如此大规模的塌陷区村庄易地搬迁资金从哪里来?贾汪区委书记曹志说,我们是以人民为中心,看长远,算大账,盘活塌陷地土地资源,推广潘安湖绿色发展的模式,打造“绿色银行”,建设科教创新区和高科技工业园区,创造更多的效益后继而反哺失地农民。

  当年建设潘安湖,将上万亩的采煤塌陷地改造成生态湿地这么庞大的工程,能否产生经济效益都是未知数。面对干部群众的疑惑,面对资金的紧张,贾汪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并没有动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从潘安湖一期工程2009年开始动工,5年后潘安湖二期工程完工,最终总投资达50亿元。潘安湖不仅是贾汪13万亩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典范,也拉开了贾汪生态转型的大幕。短短7年时间,小南湖、督公湖、凤鸣海、大洞山……一个个生态修复工程陆续完成,不仅荡涤掉这座百年煤城的煤灰,更连通起贾汪全城的水系。绿水绕城,依水而居,花木繁茂,满眼绿色。

  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绿色目前已成为贾汪最鲜亮的底色,生态已成为贾汪最核心的竞争力。昔日的采煤塌陷地成为了投资的热土,生态+旅游、农业、工业、科教等产业如火如荼,众多商企的进驻带动了地价的升值。2017年9月,恒大集团与贾汪区签约,斥资500亿打造潘安湖文旅小镇。今年5月22日起,恒大集团托管潘安湖景区,一方面为政府节约了每年的刚性支出,另一方面,由恒大集团应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运营景区,景区和文化旅游小镇的一体化发展。去年以来,不仅是恒大,一大批品牌房企如融创、美的、绿地、碧桂园、新城控股在这里聚集。特别是新城控股,今年3月2日与贾汪举行吾悦广场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贾汪最大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里将成为贾汪未来娱乐、休闲、商务的汇集地。

  生态建设让贾汪的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好环境引来了大投资,大投资带来了高产出,高产出促进了采煤塌陷地的加快治理搬迁。既解决了塌陷区村庄易地搬迁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更实现了贾汪的飞速发展。正如习总书记去年来贾汪视察时所强调的“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贾汪的发展实践就是对此论断最好的证明。

  咋拔穷根?

  创新业态,方便就业

  搬离穷窝只能解决生存环境问题,如何富民才是最终目的。解决安居问题只是致富的第一步,如何提供更多的岗位,让失地农民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保证能有持续的收入,才是拔掉穷根的关键所在。贾汪区委区政府认为,新理念打造了新环境,新环境实现新生活,新生活要创造新业态,让失地农民都有新奔头。

  因潘安湖景区的发展,解决了搬迁村民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在景区从事导游、保洁、绿化、保安、餐饮的人员大多来自马庄村和西段庄村。

  今年,潘安湖畔的马庄村村民二组和八组将整体搬迁到距离马庄村2000米的瓦店村。由于政策到位,两个组的搬迁在动迁期20天内全部完成。马庄村村主任张淑萍告诉记者,二、八组共搬迁120户居民,虽然都是期房,但是补偿安置上,安置价远低于周边市场价,村民绝大部分都很满意。

  家住西段庄村湖畔一期16号楼的孔令民现在潘安湖景区当保安。53岁的他告诉记者,以前采煤塌陷区高低不平,房屋开裂,现在房屋住得舒适,环境和之前比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当时拆迁时我家宅基地100多平米,本来能要两套房,因为孩子上学,就要了一套房,用拆迁的钱供孩子上学,如今孩子在重庆工作,是个博士后。如果没有当年的拆迁补偿,小孩上学都成问题。搬迁后我就近到潘安湖景区做保安,每个月将近3000元。爱人也在附近打工,一天100多元,并且我和爱人按年龄段每月还能领到失地保障,生活真是越来越好。”

  潘安湖景区带来了人气和旅游业。马庄的香包已经带动了200多人就业,目前正在建设的香包产业园未来更将带动1000余人的就业。马庄村二组村民张玲和张艳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虽然没有了地,但是香包制作已经成为她们新的收入来源。她们坦言,相比以前种地,做香包的收入明显增加,一天的收入能有100多元。马庄香包合作社负责人厉慧卿说,去年马庄香包的销售额有600多万元,今年1到5月的产值就已经达到了600万,产销两旺,供不应求。

  潘安湖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吴琼说,潘安湖街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煤矿开采成为发展的辉煌期,2001年矿井被关,进入了发展低谷期,2010年以来,因为采煤塌陷区的治理,潘安湖的建设进入了绿色发展期,群众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精神面貌、生活习惯都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不仅在潘安湖,位于贾汪城区桃源路上幸福家园小区,2016年才上房,由原来一路之隔的大泉街道泉东村整体搬迁而来,据村服务站站长高守民介绍,泉东村属于采煤塌陷区,全村1500多户,现在三分之二都已经搬到了幸福家园,因为靠近徐州工业园区,很多年轻人都进入园区工作,每月收入都在三四千元。原来的村子也将建成大型综合性购物广场,周边的配套将会越来越全,生活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地没有了,不用再脸朝黄土背朝天,失地农民换了个活法,很快在家门口就找到了新工作,不仅工作轻巧,收入也比以前大幅提高,这大大增加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塌陷地群众俱欢颜。贾汪目前还有六万亩的煤矿塌陷地有待开发,群众生活有待搬迁改善。区委书记曹志说,我们将进一步弘扬潘安湖精神,持续向采煤塌陷地进军,对城西和权台片区开展治理大会战,开发月亮湖和太阳湖,再造更多的潘安湖,创新采煤塌陷区易地搬迁做法,加快搬迁居民向城区和重点片区安置,实现精准脱贫,创造移民搬迁的贾汪样板。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