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赵娣
中国江苏网6月14日讯 初夏时节,天气渐热,但新沂港港头作业区二期工程建设依旧如火如荼。40吨级龙门吊正加紧安装,12000平方米的轨道式集装箱堆场正紧张施工,计划上半年完工。8月底集装箱开通,每年可为全市企业节约成本3亿元。
与此同时,在新沂港西南方向相隔20公里的新沂通用机场正在面向蓝天突破。爱飞客(徐州)航空俱乐部公司落户新沂,成为国家通用飞行网络建设6大布点之一。由此,新沂的空港经济产业链扣出了重要的一环。
从“无中生有”造港口、内港开通集装箱再到地面与蓝天的牵手,解放思想一路开花结果,让新沂收获着发展的喜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破冰,就没有行动的突围。新沂市纵观全局谋划发展思路,提出了“两城一地”的战略定位,为新一轮转型跨越发展找准了“定盘星”、绘就了“新蓝图”。相继制定出台了《新沂市现代产业发展行动纲要》《新沂市建设极具优势的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实施方案》《新沂市建设极具特色的淮河经济区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高地实施方案》,为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施工图。
思想“破茧”
产业“蝶变”
6月4日,走进斯尔克集团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只见5层的现代化厂房内,工人们正加足马力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该公司同东华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成果、年产8万吨超仿棉纤维新材料项目,6月底将试生产。
传统纺织向纺织新材料转型只是新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如今,科技创新成为新沂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强大引擎,产业创新集聚优势日渐突显,2018年7月,第六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赛将由新沂承办,该赛事选择落地新沂,科技创新的浓度便是最好的阐释和说明。
创新驱动正让新沂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从传统产业发展的思维里跳出来,既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又要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新沂市委书记高山说。
当前,新沂30万平方米科创园启动建设,复星医药工程技术中心、化工产业研究院、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西安交大必康药物研究院等特色创新平台正加快实施。
思想“突围”
优势“突破”
新沂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县级交通枢纽城市,是发展的最大优势所在。但优势不等于胜势,如果不能抓住用好,就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当前,省委、省政府强调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这对于新沂来说,既是优势,又是机遇。
在学习借鉴郑州“区位+枢纽”发展模式经验后,新沂市制定出台了《新沂市建设极具优势的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实施方案》,以指标体系为指引,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省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战略机遇,充分放大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积极对接连云港国际枢纽港、自由贸易港区等平台,不断完善枢纽功能,吸纳和集聚发展高端要素,培育壮大临港经济、临空产业、物流产业,以枢纽聚产业,以产业强枢纽,打响“枢纽新沂、物流天下”品牌。
思想“盘活”
生态“生金”
当下,正是麦收农忙时节,然而合沟镇房庄村书记房启学却忙着扩增稻鸭项目。去年,镇里的稻鸭米项目获得成功,稻鸭混养让畜禽养殖有了好归处。
解放思想,就是要坚决纠正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认识偏差,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只有思想盘活了,才能不断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让绿水青山也能“金光闪闪”。
如何在畜禽养殖环境整治和发展增收上做好平衡?新沂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因地制宜推广蛋鸭笼养和水禽旱养等清洁健康养殖新技术、“稻鸭共作”和“林下养禽”等复合经营新模式。到2018年底,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治理率达到70%以上。
连续几周,新沂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名列前茅,这源于对生态的思想认知。
新沂以“263”重点工作为牵引性抓手,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认真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反馈问题整改,按照“四个一批”工作要求,对23家化工企业实施关闭。强力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VOCs治理和扬尘治理等重点工作,确保完成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率68%、PM2.5日平均浓度50微克/立方米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