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8日讯 “法伴我成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普法体系,将法律知识辐射延伸至家庭、社会;“法企同行”走访企业4万余家,指导全市6000余家企业设立了法律顾问;2668个村(社区)全部建成司法行政服务站……回眸两年的“七五”普法工作,我市以机制建设、阵地建设和品牌建设为抓手,大力夯实基层基础、创新方式方法、厚植法治文化底蕴,全民普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法治宣传全覆盖质效进一步提升,各项普法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去年12月4日,我市在徐州奥体中心举办了“誓言无声”徐州市国家宪法日主题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社会各界共3000余人参加,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这也是我市积极开展全民普法的一个生动缩影。
“七五”普法开展以来,我市坚持人民在普法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满意度为普法工作各种考核评估的主要指标,围绕民生需要、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服务。在全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心和工商企业法律服务中心,成立普法服务工作队,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农民工学法周、国家宪法日宣传等大型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两年间,全市共计组织“法律十进”活动近6500余次,发放各类法律知识读本等普法产品54万余份。
普法离不开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两年来,我市加强市县镇村四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法治文化街区、小镇和游览路线等精品。市级法治文化公园、154个镇级法治文化公园(广场、街区)、2871个村(居)法治宣传栏、2639个法治讲堂全部建成使用。市级层面建立法治文艺作品库,积极参加相关评选和比赛活动,利用普法阵地、普法网站、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进行全方位宣传。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我市按照崇德尚法的新要求,对全市2601个村(社区)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进行梳理,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贾汪区马庄村的村务管理大数据平台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各地的乡贤工作室、德法银行、法律诊所等基层民主法治工作得到国家、省、市各级的高度评价。
市法宣办相关负责人指出,全市普法工作质效的提升,源于我市进一步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机制。我市率先出台《徐州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实施办法》,创建“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在全市形成“一月一法”法治宣传模式。与此同时,创建以案释法机制,指导推动公检法司和部分行政执法部门分别建立法官、检察官、律师和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机制,向社会公布的十大交通违法案件、“雷霆出击”行动直播等,以及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媒体公益普法,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据介绍,在开展全民普法的同时,我市还进一步做实精准普法,创新打造普治融合工作新模式。重点做好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司法执法人员普法工作,把普法宣传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推动普法宣传和人民调解、法治惠民、德法共建等法治实践融合发展。两年来,我市提档升级人民调解“徐州模式”,构建起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矛盾纠纷调处指挥中心,大力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等专项活动,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进一步提升了法治宣传教育成效。
去年,7000平方米的徐州市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公证、法援、医患调处等10个法律服务机构集中入驻,成为淮海经济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化实体法务中心。同时,创建法治宣传需求研判制度,通过人民调解、12318热线、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窗口,收集分析群众法治需求,按需送法、精准普法,优化了市民法治体验,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今年夏天,我市将迎来全省“七五”普法中期检查验收。市法宣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持续加大普法力度,进一步推进普法工作社会化,完善群众喜闻乐见的参与型、互动型的普法模式,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普法品牌。(全媒体记者 范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