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抗美援朝老战士8年写下20多万字回忆录 书中细节令人泪目
2018-05-03 10:0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花8年时间写就回忆录
病床上读回忆录

老人获得的军功章和纪念章

  中国江苏网5月3日讯 邳州市陈楼镇袁湾村91岁的袁启楼老人,身体不错,每天坚持读书写字,最爱读的就是自己花8年时间写就的回忆录《回望风烟路》。

  儿子袁宝宗感慨地说:“父亲春节前曾病重住院,医院都放弃治疗了,黄老师送来这本书,老爷子两眼放光,几天后就出院了!”

  8年三易其稿

  袁启楼老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邳州市文化局退休干部。退休后,袁老喜欢看书写作,有时会给小朋友们讲述他的军旅生涯。80岁以后,他决定写一本回忆录记述自己的峥嵘岁月。那时他的视力已经不好了,写出的字很难认,而且都是写在一本破旧的笔记本上。

  2015年,当时88岁高龄的袁老在三易其稿后终于完成了回忆录,整整20多万字。他儿媳的妹妹是丹阳一中的老师,偶然看到老人写的东西,如获至宝,决定帮助袁老把这些文字输入电脑保存,于是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将老人手写的回忆录形成电子版,遇到不认识的字,都是通过前后文的语境来猜测。

  为了实现老人出书的愿望,袁老的大儿子找到运河中学的黄立杰老师。黄老师给老人的文章加上章节和篇目,又找来很多老人的老照片,仔细编辑整理后,用邳州当地出版局的一个内部号进行出版,一共印了1000本。此书不能发行也不能参与评奖,只能在亲友间赠阅,但对袁老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慰藉了。

  因老人年事已高,黄老师等人加快了印刷的进度,然而在书还未印成之前,袁老就住进了医院。

  2018年春节前夕,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晚上,黄老师从印刷厂拿到散发着油墨香的《回望风烟路》,一行人匆匆赶到医院。此时,袁老已经8天水米不进,医院停止输液两天了,生命垂危,子女买好了寿衣。

  老人还是有些意识的,听说自己写的书印出来了,他的眼睛突然有了神采,挣扎着让家人扶着坐起来,抚摸着书,一页页仔细地看。过了一会儿就嚷着要喝水,然后还要喝稀饭。

  几天后,老人能下床拄拐走路了,医生护士都十分惊喜。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过了个喜庆的春节。

  参加过松骨峰战斗

  袁启楼出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老人的回忆录是从少年时代求学写起,一直写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跨越30多年。他在《引子》中写道:“在余下不多的时日里,每当我回首走过的路,几多艰辛,几多周折,几多幸运。其中最使我刻骨铭心的,是那段血雨纷飞、炮火连天的军旅生涯。几十年过去了,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梦中常常被那隆隆的炮声惊醒,那些熟悉的同学或战友在我眼前晃来晃去,那些温馨的话语仍然在耳边萦绕……”

  参加解放军后,1950年在川西军区随营军校毕业时,已经多年没有回家没有见过父母的袁启楼给父亲寄去了一张毕业照,照片背面上写着:“父亲,看哪个是儿子?”简单一句话又幽默又让人心酸。

  袁启楼之后进入大西南剿匪,然后第一批秘密进入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们的团长是边杨,因为在攻打太原的半年多时间里,边杨曾经光着脊梁手端轻机枪冲锋在前,身上32处负伤,所以绰号“边虎”,是解放军有名的“四虎之一”。

  抗美援朝战争中,袁启楼是部队的文化教员,属于副排级,还在一次战斗中临时指定为连指导员,他说那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斗,整整一个连,战斗结束只剩下六个人。那就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松骨峰战斗。那次牺牲的战友里,袁启楼至今还能记得那些战友的名字,都是与他一起入朝的最要好的战友,他们都把自己的血肉之躯永远留在了那片陌生的土地上。

  战争结束后,袁启楼随部队最后一批离开朝鲜,后来在当时的邳县京剧团担任负责人,再后来就到了文化局工作。老人身上现在还有多处枪伤的痕迹,家中珍藏着很多军功章、纪念章和纪念品,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字样的茶缸已经掉了很多瓷,他仍然视若珍宝,甚至还收着他在战场上创作的《热爱祖国》的歌曲手稿。

  退体后他经常给小学生讲述自己抗美援朝的经历,童心未泯的他,每次作报告之前都会先给孩子们唱几首军歌,跳一段朝鲜舞。

  书中细节令人泪目

  袁老回忆录中的抗美援朝战争,有些细节令人泪目,他在作报告时也最喜欢讲述。

  “山上已经被敌人的飞机炸坏了,就这一身衣服都烂了。”袁启楼说,这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战斗,特别是在过江时候,虽然是四月天,但江水依旧寒冷,为了轻装过江,他们不得不将身上棉衣里的棉花掏空,可是,比这更可怕的是敌人的袭击。

  “敌人在水的另一边放上了墙壁形、屋脊形铁丝网,墙壁形铁丝网上面挂着照明弹,当你一碰线的时候,就像电灯泡飞上空中,整个江面照得跟白天一样。过江的时候还要防着敌人的大炮袭击。整个江面什么都看不见,炮弹打到这里以后,江水都变成红色,都是血水染红的。”袁启楼回忆。

  战场上究竟有多惨烈有多苦?袁老记忆中的片段,与我们在文学影视作品中看到的相比,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袁启楼说,死去的战友太多了,战场上到处散发着尸臭,他们只能“以臭制臭”,用布包上大便捂住嘴。还有一次他从铁防山战场换防后,口渴难忍却没有一滴水,只好喝自己的尿,就这样坚守了阵地,他当时以为自己立了功,但机枪手得知后却批评他,说为什么把尿喝完了,不留一点给他冷却机关枪?袁启楼为此内疚了很久。

  出书后心愿已了

  如今耄耋之年的袁老,回忆就是他的一笔巨大财富。

  黄立杰老师说,整理此书的那段时间里,他一直关注袁老的健康状况,老人家六次住进医院,心脏放了两个支架,他深知这本书对于袁老来说是多么重要!后来听袁老的大儿子袁台宗说,袁老在病床上几次说起这本书,他说如果书印刷好了,再生病就不要来医院了,因为心事已了,不要再浪费医药,更不值得再费子女心力。“听到这话我眼睛再次湿润,似乎从袁老那里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袁老还说,尧察九州,百姓皆呼寿。尧坦然答道:“寿则辱。”尧的意思是说,人活得岁数大了,就会失去尊严,遭来侮辱。从那些躺在床上、身上插满管子的老人那里,他看到了尧说的那种情况。圣人所言,几千年不谬。

  (吴云 通讯员 黄立杰 报道 照片由徐景洲提供)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