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8日讯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各基层派出所办案民警的手机上都安装了一款名叫办案辅助系统的应用软件。该软件是市局去年自主研发,试点应用成熟后在全省推出的首个智能化办案辅助系统,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
该软件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思维,通过关键词检索、自动抽取关键要素等手段,自动匹配出有关法律条文、司法解释、证据标准、类似案例,推送给民警作为办案参考。
除了可以为民警推送信息外,该软件还可以对民警手头在办的案件进行期限提醒和办案瑕疵提示。公安执法活动点多、线长、面广,民警在办案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办案期限超期、强制措施超期等执法问题,该软件利用大众化、集成化的数据整合抽取、智能综合建模等研判分析工具,对执法办案活动流程和重要风险点进行智能化研判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在第一时间为民警提供期限预警、办案瑕疵提示等帮助,真正实现了将执法问题预防、解决在源头。
从该软件的后台数据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该软件共向全局659名办案民警发出期限预警4389次,办案瑕疵提示5936次,内容涵盖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期限预警,涉案财物及时处置、通知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社区戒毒、强制戒毒等办案提示,有力解决了过去民警因为案件多、疏忽等因素造成的期限超期等执法问题。
与此同时,该软件也顺应执法监督管理新形势的要求,借助大数据把数学建模方法运用到海量的执法办案信息上,提升管理实效,变事后监督为全流程、实时监控,做到预警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该软件能够实现重点警情的检测,从海量的执法办案信息中筛选出可疑问题及时推送给执法监督人员,帮助执法监督人员及时采取可行的管控措施,从而进一步规范民警的执法办案活动。市局法制支队负责人介绍:“以前我们开展执法监督工作,需要在警务基础大平台上调阅大量执法办案信息,工作量非常大。而该软件就像一个‘筛子’,可以帮我们提前筛选一批疑似数据,大大提高了我们工作的针对性,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全媒体记者 马国明 通讯员 李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