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市中心3.01平方公里
2018-04-18 10:5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18日讯 徐州早在1986年就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军事文化久负盛名,两汉文化享誉海内外。我们将如何保护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呢?

  为了更好地落实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定位,徐州市规划局会同市文广新局组织编制了《徐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近日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正式批复。

  17日,徐州市规划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保护范围

  城区市中心3.01平方公里

  徐州作为汉代发源地和军事重镇,有着灿烂的楚汉文化、战争文化;作为交通枢纽和矿冶之城,有着悠久的运河文化和工业遗产文化。

  徐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楚汉文化、战争文化、运河文化、工业文化、山水文化。名城特色主要有:徐州地区是早期聚落和古国密集存在的区域,历史遗存分布较广,市域层面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样;城市格局与周边山水系统紧密融合等等。

  徐州大的山水城格局充分体现了彭城山水特色,市区主要是“群山环抱,一脉入城,二河相抱,一湖映城”,市域层面呈现“一脉入城;二河穿流,两湖映城,三山楔入,城镇聚集,地景开阔”,整体山水呈现水体西北——东南方向,山体东北——西南方向的网状交织格局。

  本《规划》统筹研究了市域层面、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层面、历史文化街区层面、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层面四个保护层次。总体目标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立严格的名城保护制度,促进历史文化资源在严格保护基础上的科学利用。

  我市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在《规划》中得以明确:即市中心北至夹河街,西至西安南路,东至民主北路,南至建国西路、建国东路,含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状元府历史文化街区及兴化寺及周边地区,面积约3.01平方公里。

  保护内容

  包括河湖水系、地下遗址等5个方面

  《规划》对历史环境实施分层-分类保护,内容包括:体现徐州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的各类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的河湖水系、历史村镇和地下遗址;历史城区的城垣形制和历史街巷等传统格局要素,以及重要地区的历史风貌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国大运河(徐州段)遗产。

  《规划》建立全面的、多层次的保护内容框架:市域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历史村镇的保护——大运河徐州段的保护——历史城区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业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与利用。

  对众多历史文化资源,《规划》本着“整体保护与分类保护”的原则,建立法定保护、地方保护和规划控制三种保护控制方式。通过历史轴线、道路街巷、山体水系、开敞空间等要素串联整合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组织文化线路和历史景观系统,形成多层次的历史文化空间网络,整体彰显名城历史文化风貌。

  批复要求

  重点保护大运河、故黄河等历史河道

  省政府的批复中,对《规划》提出了几点要求:

  重点保护大运河、故黄河等历史河道以及河道两岸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好窑湾历史文化名镇和九里山、云龙山、骆马湖、微山湖等山水环境。

  保护历史城区整体空间格局及其周边历史环境,保持传统街巷、河道的空间形态与尺度,严格控制新建建筑高度、体量和色彩,延续当地传统和特色风貌。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和综合防灾体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编制完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格局、传统风貌及其物质遗存的保护要求,全面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正确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按照规划制定分期实施计划,依法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记者 吴云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