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7日讯 说到女子,人们总是把她们与弱小联系在一起。殊不知,面对困境,面对责任,面对承诺,她们爆发出的能量却足以撑起一个家,担起一片天。女子本弱,唯善则刚,用这话来形容家住徐州铜山区沿湖农场的46岁妇女马静似乎再合适不过。
对于女人来说,婚姻是第二次生命。与丈夫王吉广结婚,马静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但除了幸福和甜蜜,随之而来的,还有照顾整个大家庭的沉重责任。
十多年前,马静的公公王世东突发疾病,随后卧床不起。婆婆年纪大了,身体多病,根本承担不了照顾公公的责任;丈夫为了给爹治病,在外辛苦打工拼命挣钱;大伯王吉林因脑梗落下一身病,照顾公公的重任,马静毫无怨言地担在了肩上。
年轻的媳妇照顾公公多有不便,但想到身上的责任,马静抛却了内心的羞怯,洗衣做饭、端吃端喝、擦屎端尿、翻转身体、浆洗理发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2012年11月,因为病情加重,王世东被送进当地医院,医生诊疗后劝马静:“病得这么重,没什么治疗的必要了,放弃吧。”但善良的马静却说什么也狠不下心,医院不给治了,她就把公公接回家自己照顾。
就在这时,另一件祸事又降临到这个本就不幸的家庭。马静的大嫂看着半身不遂的丈夫、重病在床的公公,感觉生活无望,一句话没留,抛下丈夫和未成年的女儿远走他乡。照顾公公已无暇分身的马静,有一百种理由不去管大嫂留下的“烂摊子”,但善良的她看不得别人为难。抹干了侄女王巧脸上的泪水后,马静暗下决心:“吉林是俺哥,王巧是俺看着长大的,虽然家里难,但他俩,我不管,还有谁能管?我不仅要照顾好爸,照顾好哥,还要让王巧健康长大,以后给她找个好婆家。”
善良,给了马静承担责任的勇气,也给了她肩挑重任的力量。清晨做好饭,给公公送完饭,再给大伯送;中午给公公洗完衣服,再给大伯洗;傍晚给公公擦洗完,再去大伯那儿,推轮椅带他出去散散心……白天一刻不闲,晚上全身酸痛,也只和衣而眠,为了能照顾好公公,马静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看着儿媳为这个家忙里忙外,操劳奔波,腰板不再挺拔,头上也生出白发,卧病在床的公公急了,他几次三番劝马静放弃:“药咱不吃了,我这病就这样了,你还年轻,这样拖着,能撑多久呀?!”但马静拉着公公的手说:“咱是一家人,我年轻,苦点累点都不怕。只要你好好的,我就没白辛苦。以后再别说啥放弃的话了。”
2015年6月,公公病重去世,在马静的照料下,比医生给的诊断多活了3年7个月。送走了公公,马静并没卸下身上的重担。大伯那里她依然每天都去,照顾得无微不至。王吉林喜欢在床上听听收音机和唱片,她给买;康复锻炼需要拐杖和握力棒,她给买;要办低保,她给跑;要就医,她租车;要逛逛,她推轮椅……
对于侄女王巧,马静也是倾尽心力。每年开学,马静总会提前给王巧准备好学费和生活费,一年又一年,直到王巧中专毕业;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马静也会差遣儿子王首聪隔三差五给姐姐送一份。两年前,王巧出嫁,马静忙前忙后,为她操办婚礼。出阁当天,王巧跪在马静面前泣不成声:“俺妈走的那天,我以为自己以后就没有妈妈了。可是你让我觉得自己还是个有妈的人。今天我想叫你一声妈,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妈。”两人拥在一起,抱头痛哭。
今年2月,大伯王吉林因病去世,操办完丧礼,多年来铁打的马静累倒了:“以前不敢呀,现在担子轻了,能歇口气了。有人说我命苦,其实也没啥。做自己该做的事,心里敞亮,苦也就不觉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