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实体经济撑起“振兴丰县”四梁八柱
2018-03-23 09:4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23日讯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走进丰县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一派生机盎然的建设场景。徐州讯普光电有限公司、江苏晶成光学有限公司、徐州欣丰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几家高新技术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为尽快投产作最后冲刺。

  针对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振兴丰县”计划,丰县重新梳理产业布局,按照“1+3+N”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电动车产业园、宋楼木业科技产业园、欢顺机械建材产业园建设,全力培育盐煤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高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两个特色产业,使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得到持续优化。

  创新是动力源泉

  3月19日,在江苏友迪光电装备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洁净明亮的无尘车间里,2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装配检测工作,现场生产忙碌有序。总经理吴景舟介绍说:“友迪光电于去年5月落户丰县经济开发区,项目总投资3.5亿元,主要研发生产3D触摸屏光刻胶、印刷线路板感光阻焊材料和多应用领域数字化曝光机与新能源自动化设备等,全部投产后可年产设备1000台(套),年产值可达5亿元。”

  像友迪光电这样高起点、高技术的科技创新项目,丰县开发区已经聚集了20余家。

  “他们把创新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成为‘振兴丰县’计划的动力源泉。”丰县县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张云说。丰县经济开发区是一家省级开发区,未来将建设成淮海经济区的智造基地。开发区紧紧围绕产业布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载体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认真研究,精准发力。通过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招引,重点打造智能终端产业园、机械装备智造产业园、零醛添加家居产业园三大特色园区。

  2017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振兴丰县”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使丰县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文化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民生建设全面提升、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00元,二三产业占比达到90%左右,基本建成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区域性产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

  科技是强大引擎

  “振兴丰县,最终要靠实体经济撑起四梁八柱。”县委书记王克华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丰县锁定三大主导产业和两大特色产业招商,重构22个专业招商机构,去年全年组织项目会审10次,通过会审项目73项,总投资额171亿元;去年开工建设57项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7亿元,君乐宝二期、振丰新型墙体材料、电动车产业园扩建等一批亿元项目顺利推进,投资10亿元的欣丰达手机壳等一批手机产业链项目落户开发区。

  科技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丰县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壮大了产业集群规模。

  目前,全县拥有江煤科技、南普机电、极易新材料等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31个高新技术产品。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企业50余家。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67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企业产值达34%。

  人才是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针对丰县高层次人才紧缺难题,2017年,丰县出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计划利用5年左右时间,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和学科,实施“555人才工程”,即引进5个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50名领军人才、500名高层次紧缺人才,为“振兴丰县”提供强大人才支撑。“人才引进计划”实施以来,该县共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2名,其中领军人才5名。

  此外,为保障实体经济发展,2017年10月,丰县经济开发区成立开盛投资公司,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为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难题。目前已通过购买股权、债权方式,向江苏三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江苏友迪光电装备有限公司等7家落户丰县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投资2.2亿元。

  丰县县长娄海告诉记者,2018年,丰县将以融入徐州“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产业体系为方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振兴之基、富民之源,着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强化产业培育、提升产业实力。(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石培明)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