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满东广
中国江苏网3月16日讯 3月11日,新沂市邵店镇举行“十佳好媳妇”暨首届“最美邵店人”颁奖典礼。10名“好媳妇”和10名“最美邵店人”赢得了全镇群众的赞美。
这一表彰活动,来源于1986年9月邵店镇陈堰村举办的第一届“好媳妇”评选活动。从不被看好到受追捧,陈堰村自办的这项活动延续了32年,在村民心中汇聚成一股强劲的道德力量。
“群众对评选很看重,村里每年都要花几个月时间讨论评选细则。”退休支书丁兆侠是“好媳妇”评选活动的创办人,说起当年的情景,他仍记忆犹新。那是1986年,刚实行联产承包不久,村里不少老人把土地让给儿女种,儿女交给父母一定的粮食。可常有老人反映儿女给的粮食质量差、重量不足,大吵小闹天天有。丁兆侠一天要跑好几家调解纠纷。调解过程中丁兆侠发现,凡是出现矛盾纠纷的,大多因为儿媳妇斤斤计较、不敬公婆,导致失和。“看来倡导好民风好村风,好媳妇是重要因素。”经丁兆侠提议,村委们商量,决定在村里搞一个“好媳妇”评选。
说干就干,几名村干部一合计,定出了“孝顺老人、邻里和睦”等5条标准,通过小组推荐、支部研究,确定了第一届10名“好媳妇”。但表彰会开过后,有人嘀咕:“人选是几个村干部定的。”也有人不满道:“我也够标准,为啥不评我?”……
丁兆侠思来想去:“大家对评选结果在意,说明心里在乎。至于不满,是因为评选过程不够公开透明。”当年9月,村里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大家七嘴八舌制订了6条评选标准和细则,张贴在村里,谁有不同意见就提出来,合适的就补充进去。公开评选调动了村民的参与热情,经过自荐、小组推荐、群众举荐,然后召开推选大会,最后选出10名“好媳妇”,并公示7天。
1987年3月8日,村里召开表彰大会,“好媳妇”们不但披红挂彩,获奖喜报还被敲锣打鼓送到“好媳妇”的娘家。“好媳妇”们挣足了面子,吸引力大增。从1986年起,32年来,陈堰村共有256人被评为好媳妇,占全村有参评资格妇女的60%。还有的连续多年被评为“好媳妇”。
“好媳妇”评选如春风化雨,30多年来,在陈堰村曾经的“好媳妇”如今成了“好婆婆”,她们又开始培养新一代“好媳妇”。张庆侠曾是榜上有名的“好媳妇”,随着儿子成家立业,她成了婆婆,身份变化了,传统也保留下来,一家人仍和和睦睦,相亲相爱,儿媳妇侍加艳又成了村里年轻一代媳妇的榜样。
陈堰村的“成功”受到邵店镇党委政府的关注,并在全镇推广、拓展了陈堰村的做法,评选出一批又一批“好媳妇”“好老师”“好医生”“最美妈妈”“书香家庭”“最美庭院”……多种类别评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邵店镇广大群众参与建设文明村镇的积极性,形成了学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争做好事的和谐乡村氛围。
“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个航标,他们用平凡事迹感动着乡邻,带动着大家,滋养着民风。“存善心、做好事、当好人”在邵店镇已经成为道德高地,好人文化也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传播到邵店镇的每一个角落。陈堰村的群众纠纷调解员朱永平说,现在村里一年难有一起口角纠纷,他这个调解干部都快“下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