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徐州推动电能替代产业 成长为全市发展新引擎
2018-02-15 09:2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2月15日讯 实施电能替代,是贯彻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促进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淮海经济区产业结构偏重,火电、钢铁企业较多,能源消费模式“以煤为主”。2017年徐州市各类装机发电量5262205万千瓦时,其中火电机组发电量5014622万千瓦时,非火电机组发电量247583万千瓦时,推进电能替代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电能替代产业发展的有利政策。区域内煤电清洁发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民用建筑、居民生活等领域电能替代蓬勃兴起,合同能源、绿色金融等投融资手段日益丰富,电能替代产业化发展环境更加成熟。

  “十二五”以来,我市已累计推动实施电能替代项目546个,淘汰落后工业燃煤锅炉、窑炉286台;电动汽车保有量近2000辆,建成投运充电站34个、充电桩258个、岸电系统199个。累计实现电能替代电量超过2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消耗76.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201.7万吨。

  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

  投运于2016年8月23日的徐州睿龙产业园蓄冷(热)电站,系我市首座双蓄(蓄冷、蓄热)能源电站项目,在全省也是首座。该电站采用2台750Kw高压电极蓄热锅炉、2台279Kw蓄冰制冷设备,为产业园及周边公共建筑近3万平方米的室内空间提供冷、热源。该项目是电能替代工作中双蓄技术的典型示范项目,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每天0点到早晨8点,利用8个小时的低谷电储蓄冷(热)能,白天再利用管道将储备好的能源释放出去。8个小时储备的冷能,可供48个小时使用,储备的热能,可供36个小时使用。节约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电价。

  无独有偶。为让更多居民在寒冬用上暖气、加速推广清洁能源,去年起,我市决定对主城区居民采暖实施煤改电工程。

  去年12月15日,我市迎来了入冬以来较强的一次冷空气。在民健园社区生活了10年,这个冬天,69岁的刘兆胜和老伴儿第一次可以不用在屋里也穿着厚厚的棉衣过冬了。当天是该社区“煤改电”工程正式开始集中供热的第一天,随着这个小区4300余户居民集中供热的开始,标志着我市“煤改电”采暖试点项目成功运行。

  2017年,我市先后推动建成徐州民健园社区首个集中电采暖示范工程,市区、邳州市内河航道服务区岸电互联互通工程,累计新增岸电设施23套,在农业领域推广粮食烘干设备30套,推动实施电锅炉改造241台,推动实施电能替代项目146个。全年累计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0.2亿千瓦时,替代标准煤1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34万吨。同时,我市主动服务节能减排,落实全市“263”环保整治要求,全力做好环保关停企业配合停电工作。在全市推广锅炉“煤改电”237台,为用户节约电费支出1200余万元。

  可再生能源日益成为节能标兵

  “地处南北交界的徐州,有着独特的风力资源,年平均风时超过2000小时,有效风时甚至比一些沿海城市还要高。”华能徐州铜山风电场的负责人吴凯告诉记者,风电场2014年建设时,正赶上徐州开始创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东风”,徐州专门拨付了500万元资金帮助项目推进,“一期工程25台机组2016年1月并网发电,去年一年发电量达到了1.03亿度。”

  吴凯算了一笔账:火电厂每发一度电要耗费标煤330克,按照他们风电场去年的发电量折算,一年节约下来的标煤就达3.3万吨,节约水40万吨。“这是看得见的指标,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像还能减少10万吨的二气化碳、250吨的二氧化硫、1500吨的氮氧化物。”值得欣喜的是,今年1月份,华能徐州铜山风电场二期工程也投产运营了,这意味着他们的发电量和减排指标同步翻倍。

  事实上,在苏鲁交界处我市境内分界线上以及徐州腹地,风力发电场已然常见。除了华能徐州铜山49MW低风速发电项目,206国道山东台儿庄与我市贾汪交界处中电投贾汪48MW低风速发电项目也已建成,此外睢宁县和邳州市的风电项目即将投入运营。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规模化利用方面的努力成果正在彰显。2016年,投资近百亿、规模1GW的沛县国家光伏“领跑者”计划通过水规总院审查,争取到丰县耀辉、睢宁阿特斯等2个省光伏“领跑者”项目,建设光伏扶贫项目4个,目前徐州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达350MW。同时,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发电、沼气供气等,其中生物质发电项目方面已建成保利协鑫24MW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平集团45MW污泥发电项目、国能邳州30MW生物发电项目、国丰丰县垃圾发电项目等,总装机容量达140MW。

  在吴凯看来,节能从理论上讲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和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从这一点上说,诸如风能和光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首选。”

  聚力构建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

  2017年9月14日,市发改委、泉山区人民政府、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共同发起的淮海经济区(徐州)电能替代产业协作发展论坛顺利完成各项活动议程,圆满落幕。论坛以“清洁共享新引擎”为主题,旨在发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的辐射带动作用,汇聚淮海经济区内外能源供应服务、设备制造、投融资等领域众多机构,倾力打造区域电能替代产业政策研究、技术交流、共赢发展的优势平台,通过研讨交流、分享经验、展示成果,广泛凝聚产业发展共识,推动电能替代产业成长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引擎,为“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和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推广替代项目251个,实现替代电量12.54亿千瓦时;率先实现全省内河港口岸电全面覆盖,岸电推广163套;建成电动汽车分散式交流充电桩50个,建成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站16座、电动汽车城市快充站4座。去年以来,徐州市在居民采暖、工农业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大力推广20个大类、53种电能替代技术;在农业领域推广粮食电烘干设备17台,推动实施电锅炉改造82台。2017年,徐州供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进电能替代,降能耗减污染,累计实施电能替代项目146个,替代电量10.2亿千瓦时,替代标准煤1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34万吨。“煤改电”采暖项目顺利实施,市区电动汽车“10分钟充电圈”初步形成。

标签:
责编:戚阜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