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沛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初见成效
2018-01-25 10: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月25日讯 2017年6月,沛县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大屯街道成为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镇。截至目前,全县农村“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运作模式已初步形成。

  作为全国百家、江苏3个、苏北唯一的国家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沛县每户村民配备两只垃圾分类桶,明确农村生活垃圾采取“两分法”方式进行,即“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可堆肥垃圾”主要是指老百姓的厨余垃圾和其他易腐的垃圾;“其他垃圾”是指除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可堆肥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总称。

  农户自行投放后,保洁员利用分类转运车定时上门收集,做到生活垃圾收运“不落地”。一方面,将“可堆肥垃圾”送至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中心(阳光堆肥房)进行处理,产生有机肥料;另一方面, “其他垃圾” 则统一密闭转运至县焚烧发电厂作无害化处理。

  根据沛县农村可堆肥垃圾水份偏少的实际情况,沛县采取“一村一建”或“多村合建”模式,按照“服务半径3公里、覆盖3—4个行政村,服务人口1万人”标准选址、施工和建设,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建设阳光堆肥房,不搞一刀切,不搞遍地开花,突出实用性、接地气,避免了重复建设,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沛县模式”。

  “在潘阁村建设了第一代阳光堆肥房,辐射1个行政村,服务人口约800人,通过好氧发酵,每天处理可堆肥垃圾约300斤。第一代阳光堆肥房投资小、占地少,适合位置相对偏远的行政村使用,服务人口在1000—2000人之间,属于‘一村一建’模式。”沛县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大屯街道安庄村建设了第二代太阳能堆肥处理设施,辐射4个行政村(安庄、徐庄、丰乐、关庄),服务人口约10000人。沛城街道任庄、大屯街道郝尧村建成第三代阳光堆肥房,属于“多村合建”模式。

  目前,全县已建成13个阳光堆肥房,日处理可堆肥生活垃圾13吨左右。到2020年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后,预计全县建成阳光堆肥房100处左右,日处理农村可堆肥垃圾能力达136吨,年消减农村生活垃圾量约5万吨,按目前生活垃圾处理费48元/吨计算,每年可为政府节省资金近300余万元。同时可生产有机肥近1万吨,经济效益约500余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沛县全县农村“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运作模式初步形成后,该县下一步会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终端设施建设进度,如加快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和园林绿化、农贸市场等分类终端设施规划选址、项目方案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逐步实施全县城乡环卫保洁市场化以及建立健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等。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