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源 通讯员 宋蕊
中国江苏网1月17日讯 记者近日从市统计局获悉,去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促进质量效益提高,工业生产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局面。工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总体平稳向好
收入利润有所回落
2017年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44.53亿元,同比增长18.3%,较1至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从全年增速来看,仍处于较高水平,分别高于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1.8个、1.7个和3.1个百分点。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呈现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去年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005.97亿元,同比增长20.0%,较1至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从全年来看,利润总额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明显加快态势,增速均在20%以上。
经营效率不断提高,总体发展较为平稳。2017年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16元,同比减少0.27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71%,同比提高0.09%。
亏损企业减少
主要行业带动有力
2017年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个数同比下降13.4%,亏损面为4.1%,较年初下降了1.1个百分点,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7亿元,同比下降13.2%。总体来看,亏损企业数量减少,亏损额不断下降,企业亏损面不断缩小。
分行业来看,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其中15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有7个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比重超过5%,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高达13.8%,为全市唯一占比超过10%的行业类别。这七大行业类别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1.35亿元,占比高达54.5%,同比增长19.8%,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共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7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发展
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
去年1至11月份,全市六大新兴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64.95亿元,同比增长28.9%,占全市比重为33.5%,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增速10.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竞争优势明显。1至11月份,全市六大新兴产业共实现利润总额328.84亿元,同比增长32.0%,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
受内外利好因素的影响,以徐工集团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表现突出。1至11月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8.23亿元,同比增长53.7%,增速比1至10月份加快4.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5.5%,增速比1至10月份加快17.6个百分点。相对全市平均水平而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增速和贡献更是遥遥领先。
发展质量提高
企业效益优化
去年1至11月份,全市原煤产量4.0%,受去产能深入推进的影响,采矿业效益提升明显。1至11月份,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3%,较上年同期实现了由负转正,且增速远超同期全市增速。同样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成本下降,利润上升,效益优化明显。1至11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每百元收入中成本为72.26元,同比减少5.09元;利润率为6.55%,同比提高3.84%。去杠杆不断推进,企业经营风险降低,去年11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45.5%,较1至10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同比降低1.4个百分点,为去年以来较低水平。
市统计局工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效益,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继续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不断助推制造向智造的转变;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市场活力,促进主导行业主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提升运行效率;继续推动绿色发展,特别是针对全市偏重的工业产业结构,高能耗企业数量较多,从长远来看,要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促进工业企业走资源节约、绿色环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