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温暖中步入“四九” 周末有冷空气
2018-01-16 10:5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月16日讯 经历过上周的“极寒”天气,这两天,吹到脸上的风已经不那么刺骨,天空里开始密密厚厚地排满云层,徐州的天气终于要迎来回暖了。而今天最低气温已经回到了零上,这两天我们会感受到“小雨飘飘、温暖如春”。

  ●气温回升,仍需注意防寒

  “随着冷空气的离去,14日全江苏省的气温都在明显回升,当天15时,全省大部都在10℃以上。”气象专家告诉记者,全省气温处在逐步回升的状态中,暖“南”风已经吹起来了。但是三九天里的暖意能温暖多久?气象部门预计,除了16日局部地区会有零星小雨外,气温没有大的起伏,预计将在温暖中步入“四九”。

  据市气象台预测,本周多短波槽活动,云系变化较快,气温变化较为平稳。16日部分地区有小雨,偏北风3到4级,气温1℃到9℃。相对湿度50-95%。17日多云,南到西南风3到4级,气温-1℃到11℃。周末前后,将迎来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大寒”,到时候也将会有一股冷空气南下,气温有所下降。

  天气的回暖,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气象部门预计,15日至17日,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陕西关中、四川盆地等地静稳天气形势持续并发展,轻至中度霾维持,部分地区重度霾,其中,16日、17日的夜间至早晨,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四川盆地南部等地有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

  气象部门提醒,春天并没有真正到来,不要因为本周的温暖就放松警惕,气温高高低低,衣服穿穿脱脱最容易生病。尤其是体弱者和老人、小孩,一定要注意温差,小心感冒。徐州冬季空气干燥,大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霾天气下出行注意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暂缓户外锻炼和开窗通风,尤其是老人、孩子和本来就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注意防范。

  ●明天进入农历腊月

  明天(1月17日),我们将进入农历腊月,这意味着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份正式拉开了帷幕,“进了腊月就是年”,按照民间风俗,一进入腊月,春节就真的近在眼前了。

  农历十二月,又被称为腊月。这是农历年中最后一个月份,俗称岁尾。不过,关于这个“腊”字,就跟“腊梅”的“腊”一样,自古以来就有“腊”和“蜡”两种争论。

  据说,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传统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

  还记得鲁迅的小说《祝福》吗?文中,鲁四老爷家每年在年底都要祝福,这祝福实际上就是腊祭,祭祀祖先、诸神,供物丰盛,场面隆重,气氛肃穆。由此可见,腊月等同于祭祀之月的习俗,在民间是相当受到追捧的。

  那么“蜡”呢?《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也就是说,“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且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所以渐渐的,人们就开始把“腊月”和“蜡月”混着用。也就是说,两种写法都对,但更普遍用的还是“腊”字。

  在过去,讲究一点的人家,可是从腊月初一就开始进入年节氛围了。这些过年前的习俗各地不同,从比较大的方向来说,最值得重视的就是腊月初八的“腊八粥”——从喝腊八粥开始,人们接下来要打扫房屋、请香、祭祀、写春联、办年货,一直忙到除夕夜。这些种种的讲究,就像是迎接春节的“序曲”,必须兢兢业业地做完了,才能过一个安生的年。

  ●周末迎来“大寒”节气

  1月20日,大寒,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古人将农历十二月称为大禁月,“大寒须守火,无事不出门”。关于这一时节的回暖,古人认为:其实这是大冷的前兆,民间有说法叫“一日赤膊,三日头缩”。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物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春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