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州“两会”:经济发展从增“量”到提“质”
2018-01-09 09: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月9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1月6日,徐州“两会”隆重开幕。“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徐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市委书记张国华向代表、委员传递出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这一年,国务院明确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徐州的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12 月 12 日、13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徐州开展十九大后首次调研视察,对徐州振兴转型发展实践给予充分肯定,为徐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指引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政府报告里也用了很长篇幅对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推出一系列有力的具体措施。

  创新引领产业振兴 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去年徐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绩,经济实力持续增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9.3%、均居全省前列。”徐州市长周铁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徐州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是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的结果。

  产业振兴带动了徐州的全面发展。过去的一年,徐州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做出不少努力。对此,市政协委员、科技局局长梁伟颇有感触,“徐州正围绕煤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个规模超千亿的传统优势产业,加强产品研究、项目引导、协同创新和投资拉动,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拓展转型升级新路径。”

  与此同时,徐州着力打造高端特色产业集群,鼓励扶持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 ICT、生物医药等四大新兴主导产业,制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培育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想要推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需要创新驱动的引领。”张国华指出,要聚焦产业创新主战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高水平建设“一院一城一谷一区”等创新核心区,加强与大院大所对接合作,实施“222”年度引才工程,让更多高层次人才在徐州放下行囊、追逐梦想。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支撑。”市人大代表、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华桂宏表示,徐州大中院校众多,为地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能型人才,但想要引领产业创新发展,还需要在吸引技术型人才上下功夫。“建议徐州在吸引人才、服务人才、激励人才等方面,以更大的支持力度,打通人才供需渠道,打造更优的人才生态环境,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区域金融高地 服务发展实体经济

  “习总书记在徐州视察时强调,要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产品加快迈向中高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周铁根表示,在2018年的发展中,徐州将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牛鼻子”、产业振兴的主抓手,全力推进总投资 4662 亿元的 210 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巩固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着力构建“6+6”先进制造业体系和“333”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迈上中高端。

  在推进项目落地的基础上,徐州还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打响“徐州制造”品牌,实现产业增“质”和产品增“质”并行。

  作为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血脉”,此次两会对金融业提出了“打造区域金融高地”的新要求,将“加快构建多元化现代金融体系,抓好新城区金融集聚区、开发区基金小镇建设,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发挥好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打造服务淮海经济区的金融高地。”列入2018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

  徐州打造区域金融高地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2017年徐州存款增长近千亿,贷款增长近百亿,机构数量和总量在淮海经济区遥遥领先,集聚效应初显。市人大代表、徐州银监分局局长曹彤表示,“金融集聚区是机构、要素、产品、服务的聚集,特别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在这方面需要做好引导,使集聚而来的机构良性发展,共同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市人大代表、江苏银行徐州分行行长蒋学众认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要针对新情况、新业态,开发新产品,才能更好的提供服务。“徐州的工业基础较好,转型发展初见成效。近些年大型央企纷纷布局徐州,我们金融界在服务好本土的企业的同时,也要积极对接外来企业,打消他们在地方落地时的顾虑,推动徐州经济全面发展。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创新,以灵活、高效的态度鼓励扶持新兴产业,为徐州转型发展增添动力。”

标签:
责编:张良琴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