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5日徐州讯(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马萌)“这个手术本来2个小时就差不多可以结束,可是却整整延迟了一倍的时间,没办法,老人家的情况太特殊,当时弄得我们所有人一身汗。”说起12月26日完成的那例小脑出血的手术,徐州六院脑外科主治医师赵伟回忆称,那是他从医以来遇到的最“奇葩”的手术,本来2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手术,期间却被“耽误”了近2个小时,当时,手术室内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发散思维,到底怎样做才能既可以保证老人安全,又能让手术顺利进行。那背上的疙瘩究竟该如何安放?
没错,这是一位驼背老人,正因为他的特殊身体情况,无法平躺在手术台上,从而使得其手术体位的摆放变得异常困难。而手术体位不“达标”是无法进行手术的。
事情还要从2017年12月26日说起。那天一早,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打破了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脑外科病房的宁静,62岁的周老先生突发头痛头晕,鉴于其6年前曾有过小脑出血的病况,家人毫不迟疑地将其送入六院,果然周老先生出现了二次小脑出血,必须立即手术。
周老先生被推入手术室,首先进行的是“左侧脑室外引流术”,老人家无法平躺,得想办法把他的肩部垫高,把腿部抬高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以降低老人头部,再根据病人的情况调试好手术仪器位置。
“把肩部垫高了将近半米,加上腿部也要抬高,这样使老人整体升高了,对我的身高提出了新的要求。”赵伟医师笑言,脚踩手术专用踏板,两条胳膊“架”起来给老人手术,也是件体力活。好在手术进行的很顺利。
随后的小脑血肿清除术,按照正常情况把病人翻台即可,可是周老先生的情况不允许,正常的俯卧位变成了侧卧位,关键是老人为全麻,插管呼吸,体位的改变很容易出现脱管的危险,这给麻醉医生崔中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紧紧盯住老人,连眼睛都不敢眨。大家揪着一颗心,缓慢地调整着老人的体位,同时想办法让老人尽可能地头往前伸,用下颌抵住前胸,从而给后脑到肩颈的位置尽可能地留出足够手术的空间,1个多小时过去了,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手术体位。
手术终于顺利完成,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们都长吁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原位,赵伟医师甩甩有些僵硬的胳膊,和崔中伟医生相视一笑。
手术室外,众多等待手术的家属和患者得知正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手术后,无不为老人和医生捏把汗。当老人被推出手术室后,有人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周老先生已经苏醒,病情恢复良好,他老伴感激地说:“我家老头子是个罗锅,做手术可真是太麻烦了,多亏了六院脑外科的医生,技术好,心又善,我们一家人都感激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