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4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王媛)11月17日,全国城市管理工作现场会暨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会在我市召开,与会人员深入泉山区和平街道民乐社区,了解社区治理工作,对“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同一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市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模范典型受到表彰,民乐社区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再次上榜。
作为全国较早的一批安居房社区,民乐社区原来基础条件差、活动场所少、邻里纠纷多、工作开展难,曾是徐州较为典型的“问题小区”。从2007年起,社区探索推行社区管理“四位一体”模式,从当初全市基础条件薄弱的老小区发展成为“明星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省级荣誉50余项。
确立社区治理的“主心骨”
走进民乐社区,干净整洁的道路、修缮一新的社区广场、车辆有序地停放……步入民乐,一派祥和的景象背后,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
但是,民乐社区也有一段痛苦的经历。民乐社区是1995年全市最早建的一批安居房,2012户的6130人住在人均不足8平方米的房子里,再加上房子设施不全、缺乏管理等,群众怨声载道,频繁集访。
“当时我总结存在六多,群众上访多、无理取闹多、邻里纠纷多、车辆丢失多、占道经营多、设施损坏多。”社区党委书记刘卫民说,在这“六多”的背后,其实包含了诸多问题。物业与居民矛盾一直是社区居民投诉的热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 在2004年,民乐社区率先成立了联合工作委员会,把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确立党组织的核心定位,让社区治理工作找到“主心骨”。2007年,“三位一体”又在实践中形成了包括社区党委在内的“四位一体”。“
社区党委主动联系服务辖区“两新”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帮助开展入户调研、宣传推广等活动,将为社区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评选为“群众之友”,以真情换真心。驻区单位“投桃报李”,有钱出钱、有物捐物,相继解决了社区楼房隔热层铺设、路灯安装、活动广场修建等一系列问题。
物业公司聘用、社会组织进驻等重大事项须社区党委决策“拍板”;业委会委员、民主监督小组成员等重要人员变动须社区党委考察推荐;节日宣传、文体演出等重大活动须社区党委审查备案,做到各方工作既顺应民心民意,又符合党的要求。
社区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社区物业费收取率也从原先的10%增长到现在的95%以上。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平台
民乐社区的治理经验是建立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基础之上的。
为破解管理难题,社区建立由社区党委领导,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参与的联合工作委员会,集中办公,每周一召开办公例会,各自汇报计划,共论重要事项,统一部署行动。制定出台财务管理、民主管理、居规民约等8项制度,社区人财物由联工委统一管理使用,物业公司的人员任免、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必须经联工委批准。
社区里虽然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办不好就成了群众烦心糟心的大问题。有了矛盾,遇到困难,社区党委就邀请居民一起坐下来谈一谈。群众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一问一答、一访一馈、双向互动,对社区各项工作开展民主监督和公开质询。社区自来水管道漏水、小摊小贩占道经营等影响居民生活的难题,在社区“两委”和居民恳谈中逐一解决。
“‘四位一体’是城市社区管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主要是解决了互相矛盾、互相支持的问题,最终目的是提升为居民服务的水平。”刘卫民说,实现财政统一、活动统一、建设统一、人民救助扶持统一。
如今,社区居民自发成立的125人的志愿者队伍,每天轮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之中。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早上武术太极、上午图书阅览、下午棋牌、晚上歌舞,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9点,在民乐,不间断的文化生活,让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
社区自筹资金建立32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组建腰鼓队、太极拳队、艺术团等6支特色文体队伍,群众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加活动,各得其乐,在活动中缓解压力,在交往中联系感情,在锻炼中延续健康。
“群众之间的友谊在交往中建立了,吵架不和谐的情况减少了;不平衡的心态在活动中平衡了,群众形象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形成了。”刘卫民说。
如今,在民乐社区,科普宣传长廊、普法指导中心等四大宣传教育阵地,12个固定板牌、16个壁式标语、20个立式橱窗,宣传政策法规、科学知识。社区中随处可见“交往要文明、诚信你我他”“严禁吸烟、空气新鲜”这样简单朴实的警示、标语。由于宣传到位、入脑入心、群众认同,社区连续17年未发生集访和刑事案件。
对于民乐的未来蓝图,刘卫民早就有了新的描绘:未来,走进民乐的人,一定感到文明快乐;走出民乐的居民,一定都在创业拼搏。